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

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图示信息,评价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请在A、B、C、D四地中,化工厂的最佳地址,并分析理由。

(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

(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将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提出建议。

 

(1)地形平坦;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水运便利;铁路、公路通过边缘,交通便利。 (2)C地为化工厂;位于城区河流下游;最小风频上风地带,对城区水源和空气污染较小 。 (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等。 【解析】 本题以城市规划示意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和分布特征、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结合图示信息,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从早期形成的河流、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及交通优势两方面分析。根据等高线可以判断,起形起伏较小,地形平坦;图中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水运便利;既有铁路也有公路,铁路、公路通过边缘,交通便利。 (2)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但又必须有水源,因此需要建在最小风频--东北风的上风向,同时应位于河流的下游,据此,C地为化工厂。 (3)读图可知,与1960年相比,2012年地表径流量所占比重上升,蒸发量与地下径流量所占比重下降,说明降水的下渗量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大面积地表被硬化、被建筑物覆盖,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城市化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蓄水能力减弱,蒸发蒸腾作用减弱。 (4)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可从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交通管理、发展公共交通等方面来分析。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则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减缓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量,减少交通拥堵情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

材料二  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1)据材料一,指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方向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描述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3)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带来的影响。

 

查看答案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原来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的“空心”现象。读“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完成下面小题。

1.乙图中反映甲图中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曲线是

A. B. C. D.

2.材料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的倒退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查看答案

从宝安、龙岗两区27万农民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转换开始,深圳就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 B.城市的用地规模

C.城市人口比重 D.工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

2.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是

A.农业现代化 B.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D.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查看答案

    篁岭是位于江西婺源的古村落。该村落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崖上,当地居民自祖辈起就在屋顶上用竹匾(一种器具)晾晒作物。每当日上山头,老式民居与晒架上的丰收成果就会组成一幅古村秋画,这就是闻名遐迹的“篁岭晒秋”。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形成“篁岭晒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光照充足 B.地形崎岖

C.河网密布 D.动植物资源丰富

2.每年春季,婺源漫山遍野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此时到这里旅游,游客最需要准备的物品是(    )

A.防寒衣物 B.防晒物品

C.防雨物品 D.薄衣短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