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表是39°N附近某大陆东西部两个观测站1月、7月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下表是39°N附近某大陆东西部两个观测站1月、7月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月

7月

气温/℃

降水量/mm

气温/℃

降水量/mm

10

120

22

10

-4

5

27

185

 

 

 

 

1.导致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沿岸洋流

2.冬季甲、乙两地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东北风、东南风 B.西北风、西南风 C.西南风、西北风 D.东南风、东北风

3.甲、乙两地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常绿阔叶林、温带草原 B.常绿阔叶林、落叶阀叶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D.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1.B 2.C 3.D 【解析】 1.根据表格中的气候资料可知:甲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乙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 40°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环流,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来自大陆的西北风影响,寒冷干燥。所以导致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不同。故B正确,A、C、D错误。 2.据上题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冬季被西风带控制,北半球的西风为西南风,而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被冬季风控制,冬季风为西北季风,故C正确,A、B、D错误。 3.据上题可知,甲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D正确,A、B、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球现有陨石的63%采集于南极大陆。下图示意南极冰流域和陨石采集点分布。据此成下列小题。

1.南极陨石富集的原因是

①大陆面积广大

②低温干燥,冰雪覆盖,利于保存

③冰盖流动受地形阻挡易于富集

④空气稀薄,摩擦力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南极科考人员寻找陨石需克服的困难主要是

A.生态脆弱 B.干燥缺氧

C.频降暴雪 D.酷寒烈风

3.影响冰盖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变化 B.气压差异

C.地势起伏 D.风向风速

 

查看答案

    2019年11月15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雇广西那坡县发现了世界级天坑群,其洞穴中的钟乳石保存完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那坡天坑群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下陷 B.流水溶蚀

C.风力侵蚀 D.风化作用

2.该天坑群广泛分布的岩石属于

A.沉积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喷出岩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02~2015年,合肥市城镇人口由153万增加到548万,合肥市城镇化率由34%提高到70.4%。城镇人口增长率及城镇化率均高于同期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材料二 下图为安徽省合肥市1952~2015年人口、城市化率统计图。

材料三 2002年3月合肥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2009年11月龙岗开发区移交瑶海区,2010年10月瑶海区与新站区的区域管辖调整。2016年合肥市瑶海区内部行政区划调整,涉及72.22万人。

材料四 下图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图。该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有利于促进安徽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1952~2002年和2002~2015年合肥市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2)指出2008~2010年合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及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加快合肥城市化进程的有利影响。

(4)合肥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哪些主要问题?

 

查看答案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      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       区占地面积最大。

(2)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    ,试简述其理由。

(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和西南部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读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现在,我国政府根据人口现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试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