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淮河穿省而过,地形复杂多样,南、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安徽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淮河穿省而过,地形复杂多样,南、北、东、西差异很大。

(1)比较图中A、B两地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

(2)D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试简述其原因。

(3)该省皖南丘陵地区和淮北平原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较大,试从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两方面说明其差异。

 

(1)A地气温低于B地。因为A地是山区,地势高,气温低。 B地为沿江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2)D河为淮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季风气候,降水量多且集中; 季风气候降水年变率大;无直接入海通道。 (3)地形方面:皖南丘陵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淮北平原区以平原为主,起伏较小。气候方面:皖南丘陵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淮北平原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解析】 (1)根据等值线图可知,A地低于15.5℃,而B地高于16.5℃,故A地气温低于B地。据图结合安徽省的实际地形可知,A地是山区,地势高,气温低。B地为沿江平原,地势低,气温高。 (2)D河为淮河,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与淮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等有关。淮河流域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流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量多且集中而且降水年变率大;同时淮河无直接入海通道。 (3)皖南丘陵地区和淮北平原区之间有重要的地理界线分界线-淮河经过,两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地形及气候方面。地形方面:皖南丘陵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淮北平原区以平原为主,起伏较小。气候方面:皖南丘陵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淮北平原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春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有“东方底特律”之称。2018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长春兴隆铁路集装箱场站开展整车进口业务,继大连、绥芬河之后长春成为东北开放的第三处整车进口口岸。整车进口口岸是依据国家对整车进口限定口岸管理的政策,享有开展从国外进口汽车整体业务范围的口岸。整车进口口岸区域内一般建有监管区、整车改装中心、进口车辆配套服务中心、4S 店等。下图示意东北地区整车进口口岸分布。

(1)比较长春与大连作为整车进口口岸的交通条件。

(2)指出长春汽车工业为整车进口口岸提供的有利区位条件。

(3)简述长春成为整车进口口岸对其第三产业的积极意义。

(4)有人认为长春成为整车进口口岸有利于长春汽车工业的发展。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赛里木湖和艾比湖位于新疆西北部,艾比湖的盐度比赛里木湖的盐度高。赛里木湖湖面海拔2071.9米,1998年在该湖投放了原产于俄罗斯50°N以北河流或湖泊中的高白鲑鱼等冷水鱼,这种鱼比较适宜在盐度低的环境中生活。艾比湖湖面海拔189米,近几十年来该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沙泉子一带铁路线常被风沙掩埋,威胁列车运行安全。下图是赛里木湖、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

(1)将高白鲑鱼投放到赛里木湖而没有投放到艾比湖,分析其合理性。

(2)分析沙泉子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的主要沙源。

(3)说明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查看答案

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分析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

②河流众多

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

⑤有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

A.清明时节各地阴雨连绵 B.6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春旱严重

2.该区域

A.位于地势一、二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查看答案

负积温是冬季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累加,是重要的农业气候生态据标之一。一个地区负积温的高低,制约着当地农作物和果树的安全越冬,影响农业病虫害的发生蔓延和农药施用量。下图示意1961-2008年我国北方局部地区负积温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示地区负积温值东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距海远近    C. 地形地势    D. 大气环流

2.甲地负积温等值线明显弯曲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

A. 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    B. 利于果树的安全越冬

C. 减少农药使用量    D. 改变耕作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