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问题是限制西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水资源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是西北地区需要思考的问题。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地形图
1.错误描述西北地区地形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地表崎岖,风蚀作用显著
B.新疆境内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
C.沙漠地区新月形沙丘像波浪一样,起伏绵延
D.风蚀地貌有城堡状、蘑菇状等形态
2.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居住在那里的居民,吃水、用水都成问题。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特征的原因有 ( )
①距海远,得不到充足的水汽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得不到丰富的光照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与下列地理事项组合正确的是
a.产业与技术扩散
b.资源、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
c.工业终端产品与高技术产品
A. ①c ②a ③b B. ①a ②c ③b
C. ①a ②b ③c D. ①b ②a ③c
2.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A.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B. 北京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
C.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D. 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迁移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区域合作与开发已取得很大成绩,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较好、开发较早的沿海、沿江地区,区域内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日趋紧密,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北京、天津、大连、沈阳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乙地区在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 B.能源、水源不足
C.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不好 D.产业结构转型困难
2.2006年11月,央视气预报多次报道的“灰霾”天气多出现在( )
A.甲 B.甲和乙 C.丙 D.乙和丙
3.甲地区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明显改变,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廉价劳动力 B.科技水平
C.交通和信息 D.资源和政策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榆林市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①煤、气、盐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市场广阔
④科技力量雄厚
⑤国家政策支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值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以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标准,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 )
A.1980~1985年为第一阶段,198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B.1980~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C.1980~1995年为第一阶段,1995~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D.1985~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为第二阶段,2000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2.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第一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这一阶段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产业,外商投资额增长较慢
B.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规模小,工业生产总值的提高缓慢
C.这一阶段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机会较多,增长也较快
D.政策和侨乡优势使外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很迅速
3.在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中,下列属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出现的问题的是( )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劳动力资源严重紧缺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城市规模结构还算合理,相互之间分工合作密切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三废”排放量大
D.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高技术工业不发达
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区是( )
A.沪宁杭地区 B.辽中南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京津唐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