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地区及苏丹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非洲地区及苏丹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喀土穆和朱巴气候资料统计图。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比分析喀土穆和朱巴气候特征差异及其成因。

(2)材料一图中丙地与丁地相比,区域发展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________。

(3)根据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推测两地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1)喀土穆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小;朱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朱巴靠近赤道,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年均温要低于喀土穆。 (2)热量充足,降水较丰富 位于内陆,交通不便 (3)甲地位于15°N附近的非洲大陆,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而甲地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无结冰期;乙地位于尼罗河下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而乙地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 【解析】 (1)气候特征的比较从气温、降水及水热组合特征分析。喀士穆与朱巴的纬度不同,所受大气环流不同,气候特征表现差异也大。喀土穆纬度较朱巴高,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小;朱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年降水量较大。朱巴靠近赤道,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年均温要低于喀土穆。 (2)图中丙地与丁地相比,丙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较丰富;但丙地位于内陆,交通不便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 (3)气候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一般体现在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水位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冰期、汛期等。甲地位于15°N附近的非洲大陆,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因而甲地河流流量较大,季节变化明显,无结冰期;乙地位于尼罗河下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因而乙地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无结冰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8月7日为立秋日,下图为2016年8月7日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季节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图中“秋”“冬”分界线西段向南弯曲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洋流

2.该日华南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华北高,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风势力较弱     ②纬度较低    ③受海洋影响较大   ④地势低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此时从西南到长江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雨,其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受锋面活动影响 B.受副高活动影响

C.受热带气旋影响 D.受地形抬升影响

 

查看答案

    狮岭镇位于广州花都区北部,有“中国皮具之都”之称。年产皮具6亿多个,产值超过180 亿元,其中有70 %出口至海外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狮岭皮具产业集群是一个集原辅料供应、生产、加工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决定狮岭皮具产业园区选址的主导条件是

A.劳动力廉价 B.交通便利

C.市场广阔 D.政策支持

2.促进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 B.市场

C.劳动力 D.地价

3.狮岭皮具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是

①生产规模小  

②多中小型企业 

③皮具附加值低

④过分依赖国内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右图为MN线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丙村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自治区 B.山东省 C.浙江省 D.甘肃省

2.丙村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 B.台风 C.伏旱 D.滑坡

 

查看答案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据此完成下题。

1.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地理环境要素是指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首要意义是

A.节约劳动力 B.减轻盐渍化

C.节约水资源 D.减少田间杂草

3.“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热量需求减少 B.光照要求降低

C.播种时间提前 D.生长周期缩短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1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约为15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古代主要通过“圭表测影”确定节气,西安正午日影长度最接近且较长的两个节气是

A.惊蛰和清明

B.芒种与小暑

C.白露与寒露

D.大雪与小寒

2.处暑,“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此后,我国华北地区

A.正午最太阳高度渐小,白昼时间渐短

B.雨水增多,太阳辐射强度渐弱

C.正午最太阳高度渐小,日地距离渐远

D.白昼时间渐短,地球自转变慢

3.某地关于小麦种植的谚语“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