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面积居世界第七位。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森林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有植物600种,水生动物12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特有。湖中大量的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分解动物尸体。贝加尔湖地区常会出现大风天气。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贝加尔湖共有300余条河流注入,从湖中流出的仅有安加拉河。当地居民对是否在贝加尔湖畔建瓶装水厂存在较大争议。 

(1)分析“高跷树”形成的原因。

(2)分析贝加尔湖湖水透明度高的原因。

(3)分析贝加尔湖具有众多独特动植物资源的原因。

 

(1)松树抗风能力强;大风天气多,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 (2)湖盆深,受外界影响小;大量端足类动物对湖水的净化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小,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功能强 (3)贝加尔湖形成历史悠久;人迹罕见,人类活动影响小;入湖河流多,带来营养物质;只有一条河流入海,生存环境较封闭;湖面较大,生存空间较大 【解析】 本题以贝加尔湖为背景,考查贝加尔湖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成因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材料可知,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由于贝加尔湖地区大风天气多,松树抗风能力强。在距湖岸100-200米的沙土山坡上生长着高大粗壮的松树,土壤变贫瘠,树根不断向下生长。风浪冲击湖岸附近的沙坡,沙坡上高大松树根部的土壤被侵蚀,使2-3米高的树根裸露地面,形成“高跷树”。 (2)湖泊周围人迹罕至,原始森林茂盛,生态环境优越,使贝加尔湖的水体杂质少,透光性能好。大量端足类动物能够分解水藻、动物尸体,对湖水具有净化作用。人类活动影响少,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密度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水土流失少。 (3)贝加尔湖形成历史悠久,人迹罕至,人类活动影响小,入湖河流多,带来营养物质丰富,仅有一条河流与外海沟通,使贝加尔湖的环境较封闭,与外界交流少,生存空间较大独特性,故具有众多独特动植物资源。湖泊的面积和深度都较大,使生物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甘肃省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冻融侵蚀(是由于土壤及其母质孔隙中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在冻结时体积膨胀,使裂隙随之加大、增多所导致整块土体或岩石发生碎裂,消融后其抗蚀稳定性大为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岩土顺坡向下方产生位移的现象)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区域的主要侵蚀作用分别是

A.冻融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冻融侵蚀、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冻融侵蚀、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冻融侵蚀

2.地球表面,最易发生冻融侵蚀的区域是

A.高纬平原地区

B.极地高原地区

C.冰川覆盖山地

D.山地雪线下侧

 

查看答案

    亚马孙河流域(见图),全年降水丰富, 但降水量会受到气压带风带位里的影响而呈 现出多少的差异。其河口地区丰枯水期的水 位变幅超过20米。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亚马孙河河口地区量变化主要取决于(  )

A.北部支流 B.西部支流 C.南部支流 D.潮汐、洋流

2.亚马孙河口枯水期的时间最可能为

A.1月一3月 B.6月一9月

C.3月一6月 D.9月一 12月

3.亚马孙河口地区丰枯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①地势起伏    ②大气环流    ③水系特征④沿岸洋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  )

A.盛行西北风 B.受冬季风影响

C.盛行西南风 D.受高压带控制

2.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冰雪融水补给、1月 B.大气降水补给、7月

C.地下水补给、4月 D.大气降水补给、11月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地气象台绘制的该地气温日变化监测图。(注: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地大致

A. 位于90°E,昼长12小时左右

B. 位于90°E,昼长14小时左右

C. 位于120°E,昼长12小时左右

D. 位于150°E,昼长14小时左右

2.据图判断

A. 16点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最多

B. 地面一天中随时都在散失热量

C. 气温最低时是地面散失热量最多的时刻

D. 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始终大于散失的热量

 

查看答案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湿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2.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