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中M、N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600千米,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读图...

下图中M、N两地位于同一经线上,相距600千米,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当中,当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时(  )

A.M 地温和多雨 B.M 地白昼比N 地长

C.N 地受副高控制 D.N 地受西北风影响

2.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脉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有关 B.图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C.图中M、N 附近自然带相同 D.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受洋流影响

 

1.D 2.B 【解析】 因为N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M地,所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图中纬线为40°S,再根据全球海陆分布可推断该区域为南美洲西海岸。 1.M、N位于同一经线,相距600千米,可得出MN跨纬度约6°,再根据图中M、N到40°S距离相近,可得出M纬度约37°S,N纬度约43°S。所以M为地中海气候,N为温带海洋性气候。N地降水明显多于M地,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M地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N地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南半球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故D正确、A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N地白昼比M地长,故B错误。故选D。 2.图中山脉是安第斯山,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A错误;图中河流在地中海气候区,径流的季节变化大,B正确;M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N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错误;图中陆地上等温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安第斯山的影响,主要是地形的影响,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O点为极点,实线AB为某一纬线,虚线AC为晨昏线,两线相切于A点。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C点的地方时可能是

A. 2 B. 6

C. 10 D. 16

2.如果在某时段内OA距离不断缩短,且AC为晨线,该时段

适合到北极地区进行科考

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下的牧场放牧

南极大陆终日斜阳

开普敦温和湿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合肥(32°N,117°E)工作的李先生,在国庆假期后,第一日早晨7:50(北京时间)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落在正前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李先生最有可能走进单位大楼的大门是

A. B. C. D.

2.李先生所走进的大门较早结束阳光直接照射的时间约为

A.10:00 B.12:00 C.14:00 D.16:00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太阳高度(不考虑负值)日变化幅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图中a和c表示纬度度数,b表示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的数值分别是

A.70°、90°20° B.68°、90°22°

C.68°、88°20° D.70°、88°20°

2.该日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80°N各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为20°

B.乙地所在纬线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

C.甲地所在纬线各地日出方位为东北方

D.上海地区昼长大于夜长且昼长变长

 

查看答案

    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有一块著名的“金刚宝石”,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据考证该岩石是地质时期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金刚宝石”最可能属于

A.玄武岩 B.石英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2.“金刚宝石”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海浪侵蚀 B.风力搬运 C.流水沉积 D.冰川侵蚀

 

查看答案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一般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指向北极星方向。在晷盘面上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天津校园内日晷仪晷针的影子,在夏至日晴天时移动的方向应是(  )

A.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

B. 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

D. 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2.若图示日晷仪由天津移至上海使用时,晷盘与地面的夹角应该(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按日期作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