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乌苏镇。在这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 )
A.①图中 B.②图中 C.③图中 D.④图中
2.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相邻国家是( )
A.朝鲜 B.韩国 C.蒙古 D.俄罗斯
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 )
A.石油化工工业
B.航天工业
C.电视机制造工业
D.制糖工业
2.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顺序依次是( )
A.日本—美国—中国 B.中国—日本—美国
C.美国—日本—中国 D.日本—中国—美国
3.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迁出地环境优美 B.迁出地资源丰富
C.迁入地市场潜力大 D.迁入地劳动力素质高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市场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地区纬度较低,热量丰富,水分是农业发展的首要限制因素
B.D地区农业生产潜力不高,粮食产量低,主要原因是气温较低
C.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是E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
D.伏旱是影响F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诗描述的地区,最可能见到图中四种农业活动中的哪种经营模式( )
A.甲
B.乙
C.丙
D.丁
2.该诗描述的地区,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下图为我国某农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减轻病虫危害 B.保护表层土壤,减少风力侵蚀
C.有利于土壤储水,防止春旱 D.冬灌时间应在土壤封冻之后效果最好
2.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A.河北 B.青海 C.吉林 D.湖北
辽东湾海岸经历了多次变迁。清末民初大量移民开发,以及20世纪80年代前人口自发迁入辽河流域,促进了流域的大规模开发,1950年后为扩大灌溉和保护生态,辽河干支流先后兴建了若干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辽东湾辽河河口附近近百年来海岸线的变迁,图中最终海岸线(实线)为2003年实际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盘锦湾面积逐渐变小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辽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 B.辽河流域植被严重破坏
C.辽河河口不断围海造田 D.辽河河口潮浪侵蚀减弱
2.1979年以来,辽河三角洲向南发展速度大大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为截取河水,入海径流锐减 B.流域降水减少,干流流量减少
C.流域植被增加,水库调水蓄沙 D.海防大堤和海产养殖工程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