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下图所示),是西藏第二...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下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2)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1)沿岸河流以高山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少;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湖岸地带风速大,风浪侵蚀搬运作用强烈,入湖河流难以形成适宜的沉积环境;河口外滨湖区水深坡陡,不利于浅滩露出水面. (2)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严重缺氧(溶氧量小),鱼类成活率低;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水矿物有机质缺乏;海拔高,湖水温度低,鱼类机体抵抗能力差;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少,饵料贫乏,营养条件不足。 【解析】 本题以纳木错为情境设置试题,考查我国河湖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流速等有关。读图可知,注入纳木错湖的河流补给主要以冰雪融水为主,径流量小,上游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泥沙含量较小。下游河口地带地形坡度较大,河水流速快,泥沙难以沉积。纳木错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岸地带风速大,出露泥沙受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烈,不利于三角洲形成。河口处水深坡陡,不利于浅滩露出水面,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2)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主要从水温、营养物质、含氧量等角度分析。纳木错地处高原腹地,水温低,鱼类机体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慢,所以个体小。湖泊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溶氧量小,严重缺氧,鱼类成活率低,所以数量少。入湖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中矿物质缺乏,不利于鱼类生长。地处内流区,湖水盐度高,湖水中浮游生物稀少,能够提供的饵料少,营养条件差,所以鱼类数量少,个体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约在1.7亿年以前,由于南美洲板块向西漂移,纳斯卡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一部分)俯冲到南美板块下方,来自地慢的岩浆大量侵入,先是形成了南美洲西部边缘的火山弧。约在6600万年前的新生代安第斯山开始隆起,并进入“疯长期”,形成高大的安第斯山系, 巴塔哥尼亚位于阿根廷南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荒漠直抵东海岸。这里风力强盛,尘暴不断,素有“风土高原”之称。然而,大约在1亿年前,该地区气候潮湿,森林茂密,巨大的树木直插云霄。

材料二:某科考队于11月考察巴塔哥尼亚南部地区,发现该地距海洋近但很少受到海洋水汽的“滋润”,草原、沙漠广布,看不到一丝生机,但在沙漠中惊奇地发现大片保存完好的石化森林。沙漠中有多条通向大西洋的河流,河水清澈湍急,水生生物极少。

材料三:南美洲南部地形与河流(下左图)以及石化森林景观(下右图)。

(1)说明巴塔哥尼亚形成“风土高原”的原因。

(2)推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石化森林”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不同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08年,该地人口与耕地关系一直处于高紧张状态的地带是(    )

A.1300米以下地带 B.1300~1600米地带

C.1600~1900米地带 D.1900~2500米地带

2.2000—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3.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柴达木盆地

 

查看答案

    近年来,焚烧秸秆已成为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下旬以后,吉林、黑龙江等地也将陆续进入秸秆焚烧多发高峰期。2017年11月14日 ,黑龙江村民烧秸秆被拘,家人想不明白:不烧还能怎么办?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禁止焚烧秸秆标语图片”与“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A. B. C. D.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引起大气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农田大量焚烧秸秆的危害有(  )

①产生大量烟尘,影响交通 ②产生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 ③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危害人体健康 ④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2018年12月10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潍坊抽水蓄能电站(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以势能的形式蓄能)正式通过山东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位于临朐嵩山生态旅游区,设计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可有效提高电网调峰能力和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资源有效利用。

下图示意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据此完成下题。

1.潍坊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

A.增加电网发电量 B.促进新能源利用

C.增加水资源储存量 D.循环利用水能资源

2.建成后抽水蓄能的主要时段是(  )

A.19:00~ 21:00 B.9:00~11:00

C.14:00~16:00 D.2:00 ~4:00

 

查看答案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下题。

“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