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大洲部分地区地形示意图。2016年7月16日至8月26日,某考察团对图示...

    下图为某大洲部分地区地形示意图。2016年7月16日至8月26日,某考察团对图示地区进行了考察。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考察队员在甲、乙、丙、丁四处看到的典型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B.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C.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

2.考察期间,队员们最可能(  )

A.在甲地看到满地的落叶

B.在乙地遇到连续的晴朗天气

C.在丙地看到成群的牦牛

D.在丁地看到大片枯黄的牧草

3.经考察发现,戊地的降水比丁地多,该现象的产生(  )

A.主要是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

B.主要是由于两地距海远近的不同

C.会导致自然带出现垂直地域分异

D.会导致自然带出现非地带性分异

 

1.D 2.B 3.D 【解析】 1.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丙丁四处地处北美洲西海岸,甲乙丙丁由北向南分别经过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别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选项正确。故选D。 2.从甲、乙、丙、丁四处会途径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考察期间时间又是 7月16日至8月26日,因此在甲地正是树木长势较好的时节,A排除;乙地此时受副高控制,天气晴朗,B正确;在丙地是不可能看到青藏高原地区才有的牦牛,C错误;丁地此时处于湿季,草类繁茂,D错误。故选B。 3.戊地和丁地大致位于同一纬度,所以两地的大气环流相同,A错误;两地均位于沿海地区,B错误;自然带垂直差异主要受山地海拔升高影响造成,而不是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多少影响的,C排除;戊地位于东侧,受暖流影响,又属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属于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现象,D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查看答案

砾岩楔是地震形成的地质构造,它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砾楔(  )

A.形成环境以沉积为主

B.早期裂隙因受挤压作用形成

C.中部砂石粒径下小上大

D.可用来预测未来的地震活动

2.砾岩楔的形成过程(  )

A.只与地质条件相关

B.因变质作用使裂隙变宽加深

C.同时形成断层构造

D.受到内外力作用的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左图为某学校学生在长白山进行地质实践活动时拍摄的照片,此处岩石状似“龙形”,被命名为“石龙岩”。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其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a B.b C.c D.d

2.形成“石龙岩”的物质来自地球内部的

A.岩石圈 B.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核

3.同学们还对当地河流的水文状况进行了考察调研,可能得到的描述有

A.河流含沙量大 B.一年当中有春、夏两个汛期

C.河流通航里程长、航运价值大 D.河流水系发达,河网密布

 

查看答案

洞里萨河每年6至9月流向洞里萨湖,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流向湄公河。读东南亚局部图,回答第下题。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存在互补关系,由此可知

A.雨季洞里萨湖水补给湄公河

B.洞里萨河水位季节变化较小

C.洞里萨湖调节了湄公河流量

D.湄公河的水位全年基本稳定

 

查看答案

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示意图。“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区异常增温,使“沃克环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其它经向、纬向大气环流,引起天气变化甚至产生灾害。据此回答下题。

“厄尔尼诺”发生时,

A.赤道太平洋海区的沃克环流势力增强

B.南美洲大陆西岸异常干旱

C.使环太平洋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异常

D.太平洋东部的渔场因饵料增多而增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