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上图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右图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严重。
材料二、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革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施工时,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再将修剪均匀整齐的麦草或稻草等材料横放在方格线上,用工具从中部插下约15厘米,并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的高度约20厘米~25厘米;再用工具拥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每隔几年,草方格要进行维护或者重新铺设。该工程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分析图示地区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
(2)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
(3)鉴于草方格沙障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请分析其理由。
OLED屏是新一代高清显示屏幕,韩国LGD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大型OLED面板工厂获得韩国政府批准。韩国政府批准的前提条件是LGD公司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加强技术安全检查流程,以及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等。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 B.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C.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 D.促进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韩国政府提出严格的批准条件,其目的是
①保持韩国在OLED产业的优势地位 ②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
③限制LGD公司在国外的产业规模 ④降低LGD公司的生产成本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2.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 D.运营成本低
3.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④科技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B.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读图,完成回答问题。
1.①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②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
完成问题。
1.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 )
A.梯级开发 B.旅游 C.航运 D.防洪
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3.目前中国大部分河流开发整治中,对田纳西河开发治理成功的经验借鉴不够充分的是( )
A.防洪灌溉 B.发展旅游 C.发电航运 D.统一管理
4.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
A.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 土地退化
B.矿山开采和冶炼、扩大耕地面积→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冶炼企业大量排放含硫气体→ 酸雨污染
D.氟氯烃化合物大量使用→ 臭氧层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