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气候资...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甲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其中风带⑥的风向是______;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主要是受甲图中______气压带和______风带(填数码)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材料一中,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在材料二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

(3)材料二中B地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4)E处箭头代表风向,此时E地正值______季,分析此季节E地风向的形成原因_____

 

(1)北 西南风 ② ⑥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 (3)地形 (4)夏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大气环流以及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1)根据风向向右偏,判断图示气压带风带表示北半球。⑥为中纬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材料二中A地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2)材料一反映,该地区终年温和多雨,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分布于西欧,及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材料二中B和C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3)材料二中B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狭长分布主要是受到北美洲落基山脉的影响。 (4)E处箭头代表风向为西南风,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形成原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左图为某日某时刻半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为黑夜:右图为太阳能电池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日的日期________

(2)该时刻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

(3)此时,B点旗杆影长为一天中的____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值,旗杆影子的方

向为____________方向。

(4)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_______,该日后,D点将向N地靠近,C地的昼长将变_____

(填“长”或“短”),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__________(填“"大”或“小”)。

(5)该日A地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右上图)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97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12% B.27% C.32% D.47%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60年代初期 B.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90年代后期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 B. C. D.

2.该城镇东南部最适宜规划(  )

A.高档住宅小区 B.仓储物流中心

C.中心商务区 D.休闲度假村

 

查看答案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也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建设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水汽蒸发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 D.大气降水减少

2.城市建设植生滞留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除城市内涝

D.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查看答案

下表为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反映该岛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25 B.30 C.35 D.45

2.环境人口容量(

A.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 B.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