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 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材料三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大米是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50万亩压减到90万亩,不足灌溉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都种植在沿黄河两岸的堤防周边,成为宁夏沿黄河经济带的特色景观。
(1)甲河属于 (内流或外流)河,该河流出源地后,径流量沿程逐渐 (增多、减少),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 和 。
(2)简要说明图中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二,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灾害类型属于 ,并简述其成因。
(4)有人认为宁夏平原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说明理由。
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比较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计算四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并填人表中。
(2)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最小的是____。
(3)一月份,北京的气温比纽约低____℃,七月份齐齐哈尔比巴黎高____℃。
(4)由上表可以看出: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气温最____的地区;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世界上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气温最____的地区。这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____特点。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2.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读下图,完成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
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
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 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3.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读沿30°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日较差②地比①地大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小
C.该月份③地正值伏旱天气 D.大气逆辐射①地强于②地
2.②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①③两地的原因是(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
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
3.关于①地所在区域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月份该地河流处于汛期 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D.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