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溇港圩田系统是古代太湖人民变沼泽、滩涂为沃土的一项...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溇港圩田系统是古代太湖人民变沼泽、滩涂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西晋时期,北方大量人口迁徙到太湖流域。为解决耕地不足和早涝灾害问题,先民们采用“竹木透水围篱”技术(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泥水混合的软流质———沼泽中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沼泽、滩涂区修筑东西向的“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挖出的泥土堆高而成“圩田”。同时,在每一部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闸口大多朝向东北,以减少湖水倒灌淤塞。2016年11月,大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面为“竹木水围篱”技术示意图(图1)和太湖溇港水系分布图及溇港的放大图(图2)。

(1)据文字材料分析太湖周围先民们开挖溇港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1简述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分离出河流与耕地的过程。

(3)结合洪、枯水期,从保护河道的角度分析溇港设计成南宽北窄的原因。

(4)分析太湖南岸溇港的闸口大多朝向东北,避开西北或正北的原因。

 

(1)太湖南岸多沼泽和滩涂,水浅且富含淤泥,易开挖;劳动力丰富;“竹木透水围篱”技术比较成熟。(答对3点即可) (2)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透水的挡墙,中间的软流质泥土被挖到挡墙外面;泥土中的水,透过竹木挡墙的缝隙渗入河道,形成了河流;泥土留在挡墙之外形成耕地。(答对3点即可) (3)洪水期,由南往北流的水流经过变窄的河道,水流速度加快,将河道内淤积的泥沙冲入太湖;枯水期,由北往南流的太湖水从逐渐变宽的河道流过,水流速度减慢,减少了对岸堤的冲刷。 (4)冬季时,太湖地区盛行西北季风;此时湖水水位高于溇港水位,且湖水受风力扰动,泥沙比重大;若闸口朝向西北或者正北,湖水更易倒灌,加剧太湖泥沙在入湖溇港口处淤积。(答对3点即可) 【解析】 本大题以太湖地区的溇港圩田系统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试题,涉及开挖溇港的有利条件、沼泽滩涂利用工程和渠道设计原理、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盛行风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题意表明,太湖周围先民们开挖溇港的有利条件应根据文字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沼泽、滩涂区修筑东西向的“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挖出的泥土堆高而成“圩田”。说明太湖南岸多沼泽和滩涂,水浅且富含淤泥,容易开挖溇港。材料信息表明,西晋时期,北方大量人口迁徙到太湖流域。说明当地劳动力丰富,开挖溇港劳力充足材。材料信息表明,先民们的“竹木透水围篱”技术比较成熟,有利于溇港开挖。 (2)题意表明,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分离出河流与耕地的过程应根据图1信息和材料信息进行叙述。图中显示,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透水的挡墙,挡墙中间的软流质泥土被挖到挡墙外面,由于开挖较深,挡墙内水位下降,形成“横塘”和“溇港”,“横塘”和“溇港”两侧泥土中的水,透过竹木挡墙的缝隙渗入“横塘”和“溇港”,两侧则形成圩田,从“横塘”和“溇港”挖出的泥土均匀堆放在圩田之上形成较高的耕地。 (3)题意表明,溇港设计成南宽北窄的原因应结合洪、枯水期从保护河道的角度进行分析。洪水期时,“溇港”内水位高于湖泊,水从“溇港”流入湖泊,由南往北流的水流经过变窄的河道,水流速度加快,将“溇港”内淤积的泥沙冲入太湖,从而起到减淤作用;枯水期时,“溇港”内水位低于湖泊,水从湖泊流入“溇港”,由北往南流的太湖水从逐渐变宽的河道流过,水流速度逐渐减慢,减少了对“溇港”岸堤的冲刷。 (4)太湖南岸溇港的闸口大多朝向东北,避开西北或正北的原因应从盛行风、风浪、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太湖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太湖地区盛行西北季风,风力较大,风浪较大,湖水扰动大,使得南岸湖水的泥沙含量相对较大;冬季湖水水位高于溇港水位,若闸口朝向西北或者正北,富含泥沙的湖水更容易在风力的推动下顺势通过闸口进入“溇港”,加剧泥沙在溇港内淤积,降低“溇港”的功能,增加“溇港”清淤成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林隙也称林冠空隙,是指群落中1株以上林冠层树木死亡形成的林间空隙,是新个体占据与更新的空间。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林隙既是森林苗木更新的主要场所,也是森林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同时林隙对林区的微生境具有干扰作用。下图是我国秦岭南坡某林区甲、乙、丙三个主要树种幼苗在某种林隙中密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递减

B.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减少后加增加

C.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增

D.距林隙中心14米处三种幼苗分布较均衡

2.甲、乙、丙三种树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3.林隙作为林区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对附近苗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调节局地气温年较差 B.协调局地的资源分配

C.加速林区的水循环 D.增加林区的空气湿度

 

查看答案

    河堤是指沿江河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可抵御洪水、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泛采用的防洪工程之一。下面为世界上两条著名河流中下游某河段河堤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造成两条河流河堤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特征 B.景观设计

C.航运条件 D.气候类型

2.推测图1和图2中的河流分别可能是

A.莱茵河、尼罗河 B.黄河、尼罗河

C.黄河、莱茵河 D.尼罗河、黄河

 

查看答案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下图是印度尼西亚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度尼西亚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干湿分明 D.全年四季分明

2.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图中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

①靠近赤道   

②周边水域广阔   

③对流显著   

④气旋活动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白鹳是迁徙性鸟类,其迁徙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运动,主要迁往热带非洲和印度次大陆一带越冬。每年春季雄性白鹳大K从南非飞往克罗地亚与雌性白鹳玛丽娜相聚,这个故事已经持续了16年,感动了世界。下图为大K的飞行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春季大K为了与玛丽娜相见,预计要飞行的距离约为

A.2000km B.8000km C.15000km D.20000km

2.依据白鹳的飞行特点,一天中最适宜大K飞行的时间是

A.早晨 B.午夜 C.午后 D.傍晚

3.大K飞往克罗地亚的过程中,对其飞行影响较大的下垫面是

A.宽阔的海城 B.滩涂 C.池塘 D.小树林

 

查看答案

据《人民日报》2020年3月18日报道,钟南山在冠状肺炎疫情发布会上说:我们对所有国家都是支持的态度,现在中国大量出口核酸试剂。还要有更加紧密的交流,希望人类创造可以共享,更快克服新冠肺炎的疫情。同时,我国还向很多国家捐赠口罩等防疫用品。核酸试剂和口罩生产分别属于工业生产布局的

A.技术指向型和市场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和劳动力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 D.都是市场指向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