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16至19世纪,渔民驾着小船在浅海打鱼,腌晒成咸鱼干出售欧洲。20世纪开始出现拖网大型渔船,1954年后,速冻渔船的使用,使鳕鱼产量猛增,甚至“供养了欧洲”。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鱼群消失,延续了500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破产。下图1为纽芬兰渔场位置示意图,图2为不同渔业资源密度与捕捞强度的关系示意图。
(1)指出纽芬兰渔场在冬季渔业捕捞时常遇到的不利气象条件,并分析其成因。
(2)简析纽芬兰渔场曾“供养了欧洲”及目前其捕鱼业破产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为促进该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溇港圩田系统是古代太湖人民变沼泽、滩涂为沃土的一项独特创造。西晋时期,北方大量人口迁徙到太湖流域。为解决耕地不足和早涝灾害问题,先民们采用“竹木透水围篱”技术(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从泥水混合的软流质———沼泽中分离出河流与耕地)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沼泽、滩涂区修筑东西向的“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挖出的泥土堆高而成“圩田”。同时,在每一部溇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闸口大多朝向东北,以减少湖水倒灌淤塞。2016年11月,大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面为“竹木水围篱”技术示意图(图1)和太湖溇港水系分布图及溇港的放大图(图2)。
(1)据文字材料分析太湖周围先民们开挖溇港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1简述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墙,分离出河流与耕地的过程。
(3)结合洪、枯水期,从保护河道的角度分析溇港设计成南宽北窄的原因。
(4)分析太湖南岸溇港的闸口大多朝向东北,避开西北或正北的原因。
林隙也称林冠空隙,是指群落中1株以上林冠层树木死亡形成的林间空隙,是新个体占据与更新的空间。距离林隙中心距离不同,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不同。林隙既是森林苗木更新的主要场所,也是森林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同时林隙对林区的微生境具有干扰作用。下图是我国秦岭南坡某林区甲、乙、丙三个主要树种幼苗在某种林隙中密度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递减
B.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中心向边缘先减少后加增加
C.丙树种幼苗密度由林隙边缘向中心递增
D.距林隙中心14米处三种幼苗分布较均衡
2.甲、乙、丙三种树种幼苗喜光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3.林隙作为林区维持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对附近苗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调节局地气温年较差 B.协调局地的资源分配
C.加速林区的水循环 D.增加林区的空气湿度
河堤是指沿江河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可抵御洪水、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安全,是世界上最早广泛采用的防洪工程之一。下面为世界上两条著名河流中下游某河段河堤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造成两条河流河堤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特征 B.景观设计
C.航运条件 D.气候类型
2.推测图1和图2中的河流分别可能是
A.莱茵河、尼罗河 B.黄河、尼罗河
C.黄河、莱茵河 D.尼罗河、黄河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下图是印度尼西亚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度尼西亚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
C.全年干湿分明 D.全年四季分明
2.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图中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
①靠近赤道
②周边水域广阔
③对流显著
④气旋活动频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白鹳是迁徙性鸟类,其迁徙主要依靠上升的热气流进行高空滑翔运动,主要迁往热带非洲和印度次大陆一带越冬。每年春季雄性白鹳大K从南非飞往克罗地亚与雌性白鹳玛丽娜相聚,这个故事已经持续了16年,感动了世界。下图为大K的飞行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春季大K为了与玛丽娜相见,预计要飞行的距离约为
A.2000km B.8000km C.15000km D.20000km
2.依据白鹳的飞行特点,一天中最适宜大K飞行的时间是
A.早晨 B.午夜 C.午后 D.傍晚
3.大K飞往克罗地亚的过程中,对其飞行影响较大的下垫面是
A.宽阔的海城 B.滩涂 C.池塘 D.小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