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劳动力指向型产业转移 B.生态环境恶化
C.技术人才外流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果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乙-甲 D.乙-丙-甲-丁
2.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则最有可能表示目前我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单独二孩”(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在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和人口结构加速老龄化的压力下,“只生一个好”的生育政策正被“单独二孩”新政替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个国家在某个时期内,劳动适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社会抚养率较低,负担较轻,被称为“人口红利”。读图可知,2015年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可能会出现( )
①计划生育政策适度放宽
②退休年龄延迟
③人口增长模式发生变化
④医疗费用支出增加
⑤劳动力过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2.针对上题所述问题,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大力引进外来移民 B.积极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C.鼓励生育,大力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D.加快城市化进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北京市某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农业实践活动——种植冬小麦。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种植地点选择了教学楼前的小块空地(如图),过去是绿化用地,可利用楼内水管浇灌。
(1)据图评价“麦田”的种植条件。
10月下旬某天,同学看到天气预警信息后迅速在麦苗上铺了一层薄膜,并用石头压住固定,如下图所示。
(2)推测同学最可能看到的天气预警信息,并说明同学铺设薄膜的目的。
冬小麦发芽前,田里的种子被喜鹊等鸟类大量啄食,同学们补种以后,依然被吃掉很多,让人既愤怒又无奈。同学们着急地四处收集解决办法,如蹲守打鸟、将补种的种子浸泡农药……
(3)大部分同学不同意采取这些做法,说明他们的理由。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西藏西部和西北都是当地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分布于湖边,无须晒盐。古代,西藏的牧民往往以十几户为一个团队,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部运输食盐,秋季时到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这条古代商贸通道被称为“食盐之路”。
(1)分析西藏西部和西北部盛产食盐的原因。
(2)分析西藏牧民选择在夏半年运输食盐的原因。
(3)推测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并分析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桔(jié)槔(gāo)是运用杠杆原理,利用石块、木杆(或竹竿)、绳子、水桶等,用于旱季灌田的一种汲水工具。在我国某镇人口聚集地周边,当地人将这种利用桔槔提水的井称为“拗井”,是当地旱季水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之一。20世纪30年代前该镇拗井达8000多口,民间俗称“丘田一口井”。据1985年统计还有3633口,目前仅剩近千口左右,其中该镇的甲村保存最为集中。
材料二:下左图为桔槔汲水图,右图为我国某镇部分区域简图。
(1)推测历史上当地村民使用拗井最频繁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频繁汲水会使拗井水位下降,为维持拗井水位,可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3)分析目前拗井数量大规模减少的人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