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我国的亚洲象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下图)。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亚洲象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是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且寿命较长。近几十年来,为这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同时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和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形成人象混居。野象伤人、偷食庄稼、踩踏房屋、攻击牲畜家禽等时有发生,而村民在斗争中只能无力驱赶,并无其他应对之策,少数不堪其扰的村民,在极端情况下则会选择报复杀害而造成亚洲象的死亡,人象矛盾突出。

(1)描述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说明云南亚洲象栖息地演变成生态孤岛的过程。

(4)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

 

(1)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2)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 (4)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任答3点) 【解析】 该题以云南亚洲象栖息地变化为背景考查人地协调发展。 (1)根据图示信息,1975年亚洲象栖息地范围大并且连片分布,到2014年分布范围减小并且出现碎片化,故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是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2)根据材料,亚洲象是草食性动物,一天要吃掉约300公斤的新鲜饲料,每天会长途跋涉寻找水源、采寻食物,可判断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有原始森林植被茂密,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为亚洲象提供生存空间。同时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沟谷人烟稀少,对亚洲象的干扰少也是成为亚洲象集聚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信息,近几十年来,为追求经济的迅速发展,亚洲象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变成生态孤岛,故生态孤岛的演变过程与人类活动对植被破坏有关,毁林开荒,原生植被迅速减少,导致栖息地面积缩小;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建设分割、破坏栖息地,导致栖息地破碎化,并阻隔种群交流,形成生态孤岛。同时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森林大面积锐减。 (4)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同时保护亚洲象要加强对市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浦千年古盐田(见图)是至今保留最完好、最早采用日晒的古盐场,目前仍有1 000多个形态各异保存完好的砚式石盐槽密布海滩。2008年这片古盐田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盐田人就地取材,将海岸边黑色的多气孔结构的玄武岩石块凿成一个底面平平如砚状的浅坑,平时在这些石槽中注入经海泥过滤后的海水(涨潮时海水也会自动漫入这些石槽),经暴晒制作出高品质的盐巴。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一批批规模较大的工厂化盐场的诞生,严重冲击着盐田人固守的古盐田,传统制盐工艺越来越失去市场存在的价值,村里的新一代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

(1)当地传统民居多以石头为建筑材料,说明其原因。

(2)分析洋浦古盐田的形成条件。

(3)分析当地村民多以玄武岩作为制盐容器的主要原因。

(4)请你对古盐田的传承与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约为2000~2500m),主要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 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 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2.随海拔升高,草本植物入侵减弱的原因是

①气温降低

②光照减弱

③降水增加

④种子传播距离加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草本植被入侵后导致当地

A.生物量增加 B.生物耗水量增加

C.土壤肥力降低 D.土壤水分降低

 

查看答案

    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能迅速改变一个地区的人口结构并导致老龄化。根据地区老年人口和非老年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将老龄化划分为:残留老化、集聚老化、自然老化及集聚稀释四种类型。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市老龄化类型空间分布图,下表为2000-2010年该市城市中心区37个街区老龄化空间类型统计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000-2010年,该市

A.①区域大最劳动力流入 B.②区域老年人口4数小

C.③区域大量老年人口流出 D.④区域人口流动较少

2.该市最可能是

A.广州 B.上海 C.西安 D.长春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进行电气栽培技术试验。在电气栽培大棚中(下图),农作物生长在裸露的铜线下,高出地面约3米的铜线通电后产生的高频电流能杀死空气或土壤中的细菌和病毒。在植物内部,高频电流加速天然带电粒子(如碳酸氢盐和钙离子)的运输,同时也使吸收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有所增加。目前在我国,一公顷的电气化温室大棚每天需要消耗大约15度电,耗电量非常低,但考虑到硬件成本问题,未在所有大棚中开展电气栽培技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展电气栽培技术的最主要目的是

A.延长作物生长周期,提高作物产量 B.加快作物生长,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改善作物品质 D.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产品价格

2.目前,在电气栽培大棚中种植最多的农作物可能是

A.小麦 B.牧草 C.棉花 D.蔬菜

3.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推广电气栽培的最大障碍是

A.气候 B.土地 C.资金 D.能源

 

查看答案

图1为世界局部区城示意图,图2中①②③表示图1中三个地区多年平均日降水和潜在蒸散量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2中①代表的区域

A. 4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干旱期 B. 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湿润期

C. 9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潮湿期 D. 11月初至次年4月底为湿润期

2.图2中①②③与图1所示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 ①一甲 B. ②一丙 C. ③一乙 D. ①一丙

3.导致乙、丙两地区潜在蒸散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面状况 D. 洋流分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