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寒带针叶林带的气候特点是长冬严寒,短夏温暖,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在300至600mm之间。下图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纬度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洋流 C.水分 D.昼长
2.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年较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针叶林,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
B.距海远,受海洋调节作用较小
C.海拔高,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D.纬度高,年内太阳辐射变化大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 1 B. 2 C. 3 D. 4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A.背斜山 B.背斜谷
C.向斜山 D.向斜谷
2.丙处岩层与周围明显不同,其最可能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砂岩 D.黏土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读图,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2.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B.雨水补给是该河暖(夏)季的主要来源
C.图中所示月份后,穿过叶尼塞河流域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
D.影响叶尼塞河水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植被和地壳运动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