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里乡、拥巴乡、瓦巴乡是西藏昌都八宿县西此部最偏远的三个乡镇,地势险要、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短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现象极为严重,是八宿县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借助国家易地搬迁的好政策,八宿县针对”夏里三乡组织实施整乡搬迁工作,搬迁的村民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2019年7月底整乡搬迁任务全部完成。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夏里三乡”整乡搬迁最直接的影响是
A.实现了地区脱贫致富 B.降低了当地老龄化水平
C.改变了当地传统文化 D.促进了地区城镇化进程
2.“夏里三乡”整乡搬迁的村民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原有生产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贺兰山地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交错带,山体高耸,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是西北干旱区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灌丛(高度在5米以下,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层与草本层)是贺兰山主要的植被类型,贺兰山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的多少)随海拔上升总体呈微弱的单峰格局。为研究贺兰山灌丛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从贺兰山山麓地带的乌斯太镇阿日善山(海拔1283m)到贺兰山主峰(海拔3472m)选择13个面积相等的样地进行调查研究。下图为贺兰山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图。
(1)说明在1300米至1500米,草本物种丰富度处在较低水平的原因。
(2)贺兰山中海拔样本区域的灌木层、草本层均受到放牧啃食干扰,却表现出灌木层较低、草本层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阐释中海拔区域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的原因。
(3)分析高海拔区域的贺兰山顶部,限制草本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水热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胭脂虫发育在18~35℃范围内,25℃时胭脂虫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其种群数量。制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一种品质优良、安全、纯天然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墨西哥人从胭脂虫提取胭脂红并销往欧洲,1831年胭脂虫引种欧洲各地,只有加那刑群岛获得成功,到1850年,胭脂虫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千克,成为欧洲主要进口地。后来,随着人工台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目前世界上天然胭脂红色素需求急增,促使胭脂虫业再度兴起。
(1)分析19世纪30年代后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件。
(2)阐述胭脂红色素的利用逐渐由染料行业转移到食品、药品行业的原因。
(3)有人认为在我国川、滇高山峡谷地区适宜发展胭脂虫产业。分析其建议的合理性。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大部分岛屿为火山岛,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余脉,群岛上几乎无树,植被以喜湿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阿留申岛上居民以靠狩猎和捕鱼为生,各岛之间联系以轮船为交通工具。下图示意“阿留中群岛及其地理位置”。随着全球变暖,北极航道利用价值提高,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成为必经之她。
(1)每年10月份至11月份,阿留申岛上居民驾驶渔船进行捕鱼,说出渔民捕鱼时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
(2)各岛之间联系以轮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分析阿留申群岛内各岛之间一直未大规模建桥的原因。
(3)北极航道开通对阿留申群岛当地带来哪些经济效益。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广西北海星岛湖原为地势低洼的丘陵地区,后通过筑坝收集雨水、积水成湖,该湖泊拥有1000多岛屿,植被茂密,湖汉众多,早期当地利用岛屿种植经济作物,利用湖汉投放饵料进行网箱养鱼。2012年起,当地政府鼓励居民在湖汉处开展以水体中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进行鱼类养殖。并采取湖汊养小鱼、开阔水面养成鱼措施,同时大力发展水上旅游业。下图为广西北海星岛湖示意图。
(1)与洞庭湖水域相比,简析星岛湖发展淡水养殖的温度优势条件。
(2)分析当地居民采取“湖汉养小鱼、开阔水面养成鱼”措施的原因。
(3)阐释当地产业经济活动对鱼类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
蓝水足迹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蓝水(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是指降水中的能够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有效降水部分。单位作物的生产水足迹是作物的需水总量除以其各自产量,下图为新疆地区单位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新疆地区主要农作物中,伊犁河谷地区苜蓿的蓝水比例最低,为80.71%。其主要水源为
A.雨水 B.河流水
C.湖泊水 D.地下水
2.与玉米、小麦相比,棉花的生产水足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A.水分蒸散发量大,单产量低
B.水分蒸散发量低,单产量低
C.水分蒸散发量低,单产量大
D.水分蒸散发量大,单产量大
3.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作物蓝水足迹的是
A.旱田改水田 B.修建水库
C.修建梯田 D.地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