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2.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正确说法是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下图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上游退耕还林 B.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湖泊沼泽化加快 D.长江干流水量较少
2.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3.下列属于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是( )
A.退耕还湖 B.排干沼泽,开垦耕地
C.捕杀珍禽异兽 D.砍伐红树林,兴建旅游地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3.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下表是中国20世纪下半叶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读表回答23-24题。
1.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 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2.(小题2)对防治该环境问题可行的措施有
①抽取地下水 ②生态移民 ③建设防护林体系 ④开采矿产资源
A.④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堪称世界典范。完成下面小题。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A.梯级开发 B.旅游 C.航运 D.灌溉
2.为了有效控制田纳西河洪水灾害,当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建大坝,疏通河道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建设和完善航运网络 D.发展畜牧业,改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