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A地和B地 B.A地和C地 C.B地和C地 D.B地和D地
2.导致D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经济落后 B.政策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变迁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附近)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A.反映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由于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外来物种的入侵在农业转型中及生产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将生长于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桉树引种到云贵高原后,出现严重生态问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2.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C. 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是横跨欧亚大陆、举世闻名的国际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 下图为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1)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沿古“丝绸之路”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2)指出古“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主要不利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珠三角地区的先民将洼地挖深,“坭复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桑叶养蚕,蚕矢(粪)饲鱼,两利俱全,十倍于稼。”清朝,丝鱼业达到鼎盛。顺德一带,咸同后,田多变基塘,获利较丰。史称“广纱甲天下”,特别是“粤缎之质密而匀,真色鲜华,光辉滑泽”,“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广蚕岁七熟,闰则八熟”。蚕丝质量好坏与桑叶质量和气候有很大关系。下图为桑基鱼塘分布及模式。
(1)最初,基塘农业是被“逼”出来的,试分析该类农业出现之前不利的自然条件。
(2)分析“咸同后,田多变基塘”的原因。
(3)试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分析“粤纱,金陵苏杭皆不及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