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工程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关中地区用水问题。图为“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汉江和渭河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夏汛
B.受长江干流水量影响,汉江的流量更大
C.汉江和渭河冬季都无结冰现象
D.渭河含沙量大,汉江含沙量小
2.“引汉济渭”工程受水地区的地形成因是( )
①断裂下陷 ②地壳抬升 ③流水堆积 ④流水侵蚀 ⑤风力堆积 ⑥风力侵蚀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②⑥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和电站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水能的好处主要有
①可以更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能
②拦蓄洪水,削弱洪峰对下游的冲击,起到防洪作用
③改善灌溉条件
④改善航运条件
⑤有利于鱼类洄游,增加生物多样性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2.田纳西河流域范围内,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水电站,但是却还要继续修建大量的核电站和火电站。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水电站环境污染严重,要逐步淘汰 B.水电站发电量不稳定,季节变化大
C.核电和火电属于可再生能源 D.火电站环境污染小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位置 D.洋流
2.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 )
A.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B.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
C.改良土壤,沧海桑田 D.净化海水,减少赤潮
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其宣传主题是“土地滋养生命——携手遏制退化”。这一主旨告诉世人,要实现人类发展和进步,必须保护我们的生存根基——防治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2.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B. 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 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D. 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
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地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2.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 ④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 D.兴建防洪设施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 水利设施不足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人口密度过大 D. 干旱少雨
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 谷子 B. 小麦 C. 棉花 D. 甘蔗
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