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总面积约145万公顷,年均降水量240-360mm,年均蒸发量2160mm。过去,风沙肆虐,流动沙丘约占61%。经考古发现,此地有白泥窑文化、庙子沟文化、阿善文化等多处文化遗址。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 鄂尔多斯北部陆续出现几块沙丘地带。到清朝末年,实施了“开放蒙荒”、“移民实边”政策,沙漠化更加严重。图一为库布齐沙漠及人工林网图,图二为库布齐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

(1)说明库布齐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

一直以来,人们防治沙漠的思路是植树造林。但实际上我国90% 的沙漠地区年降雨量在40mm以下,达不到“植树造林”所需的条件。在这样的地区植树,树木在供水不足的情况下,只能深扎根系,成为抽水机,造成十几米深的干旱层,加剧土地沙漠化。因此,科学家建议,在没有引入足够的水资源以前,应该停止无效的防护林建设。

(2)据上述材料,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在沙漠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导致干旱层加深”的地理过程。

勤劳的库布齐人民一方面沿沙漠边缘、黄河岸边,选用耐旱树种植建锁边林带;另一方面,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用草方格固沙,截留水分,再种植固沙植被。通过“锁住四周、渗透腹部”的治沙措施, 提高了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实现了治沙的目的。

(3)说出沿沙漠边缘、黄河岸边,植建锁边林带的有利自然条件。

经过治理,肆虐的风沙成为了历史。今天的库布齐沙漠,森林覆盖率达15.7%,植被覆盖率达53%,成为全世界防治荒漠化的典范。

(4)请在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问题①:说出库布齐沙漠治理的经验对世界沙漠化治理的启示。问题②:请你为库布齐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发现多处文化遗址,非农业用地扩大,破坏草场;清末不合理的政策移民政策导致人口急剧增长;过垦、过牧、过樵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2)沙漠地区降水稀少,下渗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植树造林使树木的根系吸水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的干旱层加深,加剧干旱。 (3)沙漠边缘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黄河岸边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造林易成活。 (4)问题①:因地制宜,选用适宜(耐旱)的树种;从水分条件较好的沙漠边缘或河流沿岸开始植树,锁住四周(防止沙漠蔓延);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固沙植物,逐步向沙漠腹地推进。问题②:保护现有植被,继续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岗位;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解决居民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 本题以库布齐沙漠为背景,考查了库布齐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水循环原理;沿沙漠边缘、黄河岸边,植建锁边林带的有利自然条件;沙漠治理的经验和可持续发展建议。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角度思考。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有白泥窑文化、庙子沟文化、阿善文化等多处文化遗址。多处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人类的活动增加,非农业用地扩大,破坏了草场;到清朝末年,实施了“开放蒙荒”、“移民实边”政策,清末的这些不合理的移民政策导致人口急剧增长,过垦、过牧、过樵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2)内陆地区的水循环缓解主要是降水、下渗、地下径流、地表径流、蒸发和蒸腾这几个环节。据材料可知,我国90% 的沙漠地区年降雨量在40mm以下,因沙漠地区降水稀少,下渗量少,地下水补给不足,地下水位原本就很低;植树造林使树木的根系吸水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大量的地下水被树木根系大量吸收,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的干旱层加深,加剧干旱。 (3)决定沿沙漠边缘、黄河岸边的植建锁边林带的生长条件是水分。沙漠边缘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利于耐旱树种的生长;黄河岸边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造林易成活。 (4)问题①:据材料分析可知,库布齐沙漠治理的经验经验十分丰富,值得世界各国荒漠化地区学习的地方很多。气候干旱区因地制宜,选用适宜(耐旱)的树种;从水分条件较好的沙漠边缘或河流沿岸开始植树,成活率高,锁住四周,防止沙漠蔓延;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固沙植物,逐步向沙漠腹地推进。 问题②:库布齐地区可持续发展可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方面思考。生态方面应保护现有植被,继续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岗位;利用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解决居民生活能源不足的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江孜县地处年楚河中游北岸的比较开阔的河谷地区,海拔4050米,地势较平坦,阡陌纵横,是西藏有名的“米粮仓”。2016年,上海浦东新区与江孜县建立对口援建关系。2017年11月,江孜县从内地引进藏红花种球试种,获得成功。藏红花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原产于地中海及西亚等地,明朝时从波斯经西藏传入内地,故称“藏红花”。据中科院权威检测,江孜藏红花的营养物质含量和药用价值比原产地更高。下图为江孜县位置图。

(1)说出江孜县主要的自然景观特征。

以前西藏并不生产藏红花,西藏一些地区曾试种过,但由于自然条件和种植技术等原因,并未取得成功。

(2)指出西藏藏红花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江孜县正着力打造成为高原粮油、特色农产品、种源、特色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目标是立足江孜、服务西藏、辐射上海。

(3)列举在援建合作过程中体现的上海浦东新区和江孜县各自的优势。

江孜县将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藏红花种植基地,形成以藏红花种植销售、药品研发和藏红花蜂蜜、精油、鲜花饼等食品及日用品生产为一体的产业链。

(4)评价江孜县扩大藏红花种植和加工规模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省辖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历史上,由于湖南地处中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一、二、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下图为“湖南省简图及株洲市建成区分布图”。

(1)从上表中任选连续三年的数据,绘制三年GDP变化柱状统计图。

北部洞庭湖平原是湖南省粮食主产区,每年5—8月灾害多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重点。

(2)指出5—8月洞庭湖平原主要的水文和气象灾害并分析成因。

株洲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依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不断发展壮大。株洲市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铁、钨、铅、锌、金等40余种,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等产业是株洲的支柱产业,已形成以制造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株洲市正向创新型城市迈进。

(3)读图说出株洲市建成区的分布特征,依据图文材料从交通角度分析原因。

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国内重点旅游城市,武陵源景区孤峰林立,是第一个国家地质公园。2018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旅游精准扶贫的“张家界样本”,让张家界市进入“吃旅游饭,走旅游路,发旅游财,富旅游人”的良性循环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目标。

(4)请你为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政府提几点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人口550万,地广人稀,约三分之一的国土在北极圈以内。芬兰的森林覆盖率高达86%。大自然成就了芬兰农作物的优良品质,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蔬菜等,芬兰是世界最大的燕麦生产国。芬兰乳畜产品也闻名世界,粮食、肉类基本自给自足。

(1)简述芬兰森林覆盖率高的原因。

(2)从纬度位置角度分析芬兰农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

(3)描述芬兰城市分布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2020年初,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湖北省和武汉市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到3月下旬,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世界其他国家却日趋严重。下图为“湖北省交通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大的原因有

①省会城市,人口众多         ②地处我国中部交通枢纽,人员流动量大

③经济落后,医用资源欠缺     ④受我国春节文化影响,亲人团聚,相互走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从地理角度反思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事件,正确的是

A.解决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B.人类污染环境,必然会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C.自然的力量是神秘而且不可预知的,人类应当崇拜自然

D.病毒虽可怕,人类力量更大,人类一定可以战胜自然

 

查看答案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江浙。下图为大棚草莓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大城市郊区草莓大规模种植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 B.市场

C.科技 D.气候

2.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选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

A.减少水分蒸发 B.减轻病虫危害

C.增加土壤肥力 D.抑制杂草生长

3.草莓种植园里,越来越多的立体大棚正逐渐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为了

A.充分利用光热 B.节约土地资源

C.增加观赏价值 D.利于空气流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