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沙丘是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沙物质在灌丛内部及周围堆积而形成的一种风积生物地貌类型。植被、沙源和风力等对灌丛沙丘的发育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柽柳.为落叶灌木,在干旱沙漠地区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可在干早沙漠地区形成特有的灌丛沙丘。下图为柽柳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

(1)植被是灌丛沙丘形成的基本条件。概括灌丛沙丘植被的生态特性。

(2)以柽柳灌丛沙丘为例,简述灌丛沙丘的形成过程。

(3)说明灌丛沙丘对减轻荒漠化的意义。

(4)随着太阳能发电的普及,新疆塔中地区不少光伏电站建造者开始探索光伏发电与荒漠治理相结合的工业治沙方式。请你为塔中地区光伏治沙的可行性提出理论依据。

 

(1)耐旱、耐风蚀、耐沙埋、耐低温和酷暑;地表植株矮小,叶退化,地下根系发达;寿命长。 (2)风沙流被灌丛阻挡后,风力减弱,沙粒沉积,柽柳耐旱耐风沙,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继续阻挡风沙流,使沙丘不断沉积、发育。 (3)灌丛沙丘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弱风沙流;灌丛沙丘本身相对稳定,不易就地起沙,减少沙源;从而减缓荒漠化发展,利于沙漠的治理。 (4)新疆塔中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或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板的铺设能遮蔽阳光,降低地表蒸发率,改善植物生长的水分条件,提高植被覆盖率,固沙作用增强;太阳能板能增加地表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输沙率随之降低,风沙活动减弱,降低荒漠化速度,起到治沙的作用。 【解析】 本题以灌丛沙丘为案例,分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现象。并结合材料与图片要求学生分析灌丛沙丘形成的过程及其对减轻荒漠化的意义。此外还结合西北地区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的分布考察学生对光伏治沙的可行性。学生可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1)灌丛沙丘主要分布于干旱地区,因此其必须具有耐旱、耐风沙、耐高温和低温的特征。根据图片还可观察灌丛植被地表植株较为矮小,叶片为了防止水分蒸腾而退化,而在根系部分可发现其根系十分发达,深入地下以吸收水分。 (2)据材料可知该地灌丛沙丘主要是由于植株增加了地表粗糙度从而削弱风力,降低风力的搬运能力,导致沙粒沉积,在植株附近形成了沙丘,而植株根系扎根于沙丘之后,继续阻挡风沙,进一步使灌丛沙丘扩大并达到稳定。 (3)灌丛沙丘是植被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的案例。由于植被的覆盖导致该地地表粗糙度增加,风力减弱,搬运能力下降,从而减少风沙的危害。此外植物的根系发达,还具有防风固沙的能力,可防止流沙的形成与发育。 (4)对于本题中可行性的理论依据,可通过该地太阳能资源是否丰富和是否可以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治沙两个要素分析。塔中地区位于新疆中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而光照充足,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建设较大规模的光伏发电设备。而光伏发电在建设太阳能面板之后,会阻挡阳光直射,使地表水分蒸发减弱,从而改善植物的生长条件,提高植物的覆盖率和成活率,增强防风固沙的功能。此外太阳能光伏面板由于其建设的特性,可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力,减弱风力搬运,从而降低荒漠化速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增长,化学工业成为印度成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增长率几乎是GDP增长率的2倍,对外出口贡献占10%,从业人口200万。印度化工产品涵盖种类很多,是农业、汽车、纺织、造纸、涂料和消费品等下游产业强力支撑。但目前印度的人均化学品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另外除了医药和生物科技公司之外,印度企业的研发投入和进展都低于国际水平,物流成本也远高于最适宜的7%。

印度的石油化学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随着在西海岸发现油田和天然气,进一步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但目前在印度每年所需的原油、天然气中有80%需要进口,全球油价的居高不下已打击了印度石化工业。

从2007年5月起,印度政府着手建设一批石化、化工和石油投资区(PCPIR),每个PCPIR占地250平方千米,PCPIR所处的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公共设施以及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保护,中央政府则负责外部的实体基础设施,例如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和通讯设施,PCPIR将吸引来自全球和当地的投资,建设和完善大量的基础设施。印度政府鼓励私人投资PCPIR,特别是外国直接投资。下图示意印度部分PCPIR项目的分布及油气资源的主要来源。

(1)分析近年来印度化学工业发展迅猛的背景。

(2)在印度发展石化工业对外国投资者有特别大的吸引力,分析主要原因。

(3)说明印度政府设立石油、化工和石化投资区(PCPIR)的目的。

(4)概括印度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查看答案

    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一个狭窄的海拔范围内,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的一定海拔高度的山顶或山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热带云雾林的两个必备条件是

①足够强的日照

②足够低的气温

③足够大的坡度

④持续充沛的水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亚洲热带云雾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

A.中国 B.日本 C.印度尼西亚 D.孟加拉国

3.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树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大,树冠紧凑,主要是因为分布区域

①风力较大

②土层较薄

③云雾量大

④面积较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渤海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正常冰情年份,渤海海冰面积约为渤海总面积的40%左右,渤海湾的海冰是北半球最靠南的海冰。下图示意渤海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渤海成为北半球冬季最靠南的海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高,气温低

②受冬季风影响

③海水盐度低

④人类活动强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每年冬季渤海海域冰情最严重的海区是

A.辽东湾 B.渤海湾

C.莱州湾 D.渤海海峡

3.渤海海冰作为战略性淡水新资源的地位日益凸显,主要原因有

①海冰可再生②海冰清洁无污染

③沿岸淡水资源压力大④海冰易开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1996年给粮食安全下的的定义是:让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充足的、安全的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下图为2014年全球粮食安全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以下区域中2014年粮食安全指数(指数越高越安全)最低的地区是

A.欧洲东部 B.亚洲中部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拉丁美洲

2.以下与粮食安全指数成正相关的是

A.年积温 B.年平均降水量

C.人口数量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有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粮食安全,主要原因是

A.增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概率 B.作物品种减少

C.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D.作物种植界线向高纬度扩展

 

查看答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相伴随的人口外流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国家先后出台了两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相关配套政策。在此过程中东北地区的经济与人口空间格局也发生了许多明显变化(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突出,主要原因有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环境问题突出

③产业结构单一

④经济发展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东北三省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相对偏离的分布特征表明该区域

A.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一致性强

B.东北部经济发展吸纳流动人口能力强

C.西南部经济落后是人口主要迁出地区

D.吸纳劳动力较多的企业占比重偏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