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诺尔湖面积约189km2,湖水pH约为9.6,该湖区现为温带季风气候,寒署变化剧烈,其年平均降水量约400mm,年平均气温-2-2℃.植被以草地为主。下图为达里诺尔湖等水深线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达里诺尔湖区域气候近期正在由暖湿向冷干转变,湖水位下降3m时湖岸线变化最小的是( )
A.亮子河河口 B.耗来河河口
C.贡格尔河河口 D.沙里河河口
2.随着近期湖泊面积的萎缩,该区域变化可信的是( )
A.流域面积会增加 B.湖水盐度会增加
C.入湖堆积物增多 D.生物多样性增加
3.研究达里诺尔湖沉积物显示水生植物的相对含量(平均值为56. 72%)高于陆生植物(平均值为27. 67%),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该地平均气温较低,结冰期长阻碍陆源物质进入
②不同种类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
③该地寒暑变化剧烈,陆生植被稀疏,生物量较少
④气候具有过渡性特点,风力作用将主要陆源物质带离该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位于河北西南部的涉县,西靠太行山,具有特有的石堰梯田景观,处于半湿润偏旱区,年蒸发能力大于1700mm,2019年,该地的旱作梯田系统被列入中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但近年来,当地梯田景观缩减,石堰坍塌现象频发且十分集中。如图为当地村民在石堰局部坍塌的梯田内耕作,下图中农民耕作的农作物为玉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石堰梯田集中坍塌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为
A.植物根系深入,生物风化坍塌 B.人畜梯田耕作,石堰损坏坍塌
C.昼夜温差较大,物理风化坍塌 D.暴雨冲刷石堰,水流冲击坍塌
2.石堰集中坍塌的时间最有可能为
A.3~4月 B.5~6月 C.7~8月 D.11~次年2月
3.若农民正对石堰时恰好面向西南方,则图中农民耕作的时间约为
A.4月中旬,16:00 B.4月中旬,9:00
C.9月中旬,15:00 D.9月中旬,10:00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地区,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原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该地区易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2)请将下列农业立体开发的项目,与图中适当数码对应(用字母代表)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A.修筑梯田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发展大棚农业
(3)简析定西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所带来的显著效益(从生态、经济两方面答)。
(4)如今当地农民的生活能源相当一部分来自人工沼气,发展人工沼气有何好处?(至少答3条)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夏部分县级行政中心的环境承载力图(单位:万人)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宁夏启动规模宏大的生态移民工程,35万中南部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的山区群众将从“不适宜居住地区”逐步搬迁至移民新村,展开新的生活篇章。
(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中心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资源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宁夏环境承载力分布的总体特征为由_________向_________方向递增,其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位面积上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容量大,宁夏地区人口容量小,造成二者差异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为____________。
(4)通过生态移民,可使宁夏中南部地区的人口密度________,环境压力________,自然环境条件得以________,使人口承载力________。
19世纪中叶,随着运河的开通,铁路的兴建,芝加哥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重工业,成为全美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2010年,芝加哥成为美国最大的空运中心和铁路枢纽,制造、印刷、出版、会展占据较大比重。芝加哥以特殊的区位,发展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城市。下图示意芝加哥的位置与交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A.原料充足 B.科技发达
C.水源充足 D.气候优越
2.从19世纪中叶到2010年,不断推动芝加哥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丰富的煤炭和铁矿 B.良好的工业基础
C.充足的劳动力 D.便捷的交通运输
科学院可持端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示意人类社会不同发辰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 原始文明时代 B. 农业文明时代
C. 工业文明时代 D. 环境文明时代
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