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P点的纬度是________。

(2) 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

(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___。

(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

(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什么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

(6)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1)(20°N,45°W) 70°N (2)C (3)70°S及其以南地区 (4)西十区 (5)一种情况: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短;另一种情况: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变长。 (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 (1)图示越往北昼越长,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晨昏线与经线成20°夹角,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图中135°E经线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应为0点,据此推知直射点12点所在经线为45°W。 P点所在纬度位于晨昏线的最高纬度,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故判断P点纬度为70°N。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位置越往北,昼长越长。据此图中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C。 (3)图示晨昏线与70°纬线相切,故70°N以北出现极昼,而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4)图示135°E经线位于夜半球的平分线,故地方时应为0时,若A点的地方时为19点20分,则计算A点距离135°E时差为4小时40分,即经度差为70°,根据图示,A点、B点与135°E的经度差相同,都为70°,据此计算B点的经度为155°W,位于西十区。 (5)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0°N,但不能确定之后的运动方向。因此此日后分两种情况。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说明此日,地球公转应逐渐远离远日点(7月初),而逐渐接近近日点(1月初),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应将向南移。则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说明此日后地球公转应逐渐接近远日点(7月初),故判断太阳直射点应将向被移。则北半球昼长逐渐变长,夜长逐渐变短。 (6)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20°N)向南北两侧递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2.岩层④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查看答案

“十雾九晴”(指深秋、冬季和初春季节)说的是大雾天气多发生在晴天,其依据是

A.晴天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B.晴天空气中的尘埃多

C.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 D.晴天大气运动缓慢,有利于水汽凝结

 

查看答案

    2017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即第22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今年11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南部旅游城市马拉喀什举行。

结合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图中所示的

A. B. C. D.

3.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多,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快,任其发展我国可能会出现

A.冬小麦种植区域南移 B.珠穆朗玛峰的雪线下移

C.河北省大面积扩大水稻种植 D.山东省沿海地区灾害频次增加、强度增强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该种地貌(     )

A.迎风坡坡度陡 B.背风坡坡度缓

C.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D.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2.下列省区中可能有该种地貌的是(     )

A.黑龙江 B.新疆 C.四川 D.山西

 

查看答案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数字1代表的地壳物质是(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岩浆

2.如果数字3代表的是沉积岩,则指向3的箭头②、③代表的是(     )

A. 上升冷却凝固 B. 外力作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