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海的位置及其变迁(如下图) 材料二:近年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咸海的位置及其变迁(如下图)

材料二:近年来,咸海一带的气候气候越来越恶劣,夏季更热,冬季更冷,一年到头,狂风不止,空中盐粒飞舞。

(1)中亚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   

(2)试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及其可能引发的危害。

(3)请分析材料二中所述的盐粒来源。

(4)与中亚大多数地区相比,图中甲地的水源相对充足,请分析其原因。

 

(1)棉花。 (2)咸海不断缩小的原因:①咸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补给水源较少;②全球气候变暖,且大风频繁,咸海水分蒸发量增大;③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咸海上游流域)农业规模扩大,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流入咸海水量减少;④过度农垦,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咸海不断缩小的危害:①咸海周围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耕地土壤肥力下降;②加剧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增多;③破坏咸海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 (3)①咸海周围农业活动不当,导致地表土壤盐分增加;②湖泊面积萎缩,湖岸露出水面部分所积累的盐分。 (4)①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降水量较多;②附近河流较多(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提供水源。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中亚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咸海面积萎缩问题。 (1)中亚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利用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水源发展棉花种植,是世界三大产棉区之一,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 (2)咸海面积缩小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咸海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补给水源较少和全球气候变暖,且大风频繁,咸海水分蒸发量增大导致咸海水量减少,面积缩小。人为原因主要是水源的过度利用,具体是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咸海上游流域)农业规模扩大,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流入咸海水量减少。同时还有过度农垦,导致植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咸海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的土壤、气候和生物产生不利影响,具体有空中盐粒飞舞,咸海周围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水源减少,加剧土地沙漠化,沙尘暴等灾害增多;水面减少,植被减少,破坏咸海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空中盐粒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湖滩,湖泊面积萎缩,湖岸露出水面部分所积累的盐分;另一方面是来自地表土壤,该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咸海周围农业活动不当,导致地表土壤盐分增加。 (4)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有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通过甲地汇入咸海,河流可以提供水源;同时相对于深居内陆的中亚其他地区,甲地距离海洋较近,降水较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图(西部靠海)。

材料二    该区域部分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1)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范围可能为       

(2)如果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由地形造成的,则该区域为    (南或北)半球。请说出该区域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

(3)读材料二,如果要在该区域南部开阔平地发展农业,请你为当地农民从表中选择一种农作物,并分析该农业类型在此地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下左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下右图示意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1)列出图中山脉的地理意义。

(2)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

(3)简述甲地矿产开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的南海大量散布珊瑚礁群,它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岛礁上的土壤很特殊,它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珊瑚礁与贝壳的风化物,在海鸟粪与珊瑚沙互相作用下,形成了富含磷素和钙质的鸟粪土。五氧化二磷的含量高达20%~30%,可以用作磷肥,还含有40%~50%的氧化钙,现在已定名为磷质石灰土。我国的土壤大都缺磷,但是这种土壤却能用作磷肥。

据此回答下题。

1.关于岛礁岩石类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多为侵入岩 B.多为喷出岩

C.多为沉积岩 D.多为变质岩

2.2019年6月高考期间,南海珊瑚礁群多盛行(  )

A.东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3.“鸟粪土”的土壤肥沃,与其土壤构成类似的是(  )

A.紫色土 B.黑土 C.水稻土 D.红壤

 

查看答案

读“中国某类化工产业的主要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化工企业的原料最可能是

A.石油 B.井盐

C.天然气 D.煤炭

2.该类化工企业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加剧大气污染 B.导致地面塌陷

C.水资源枯竭 D.土壤盐碱化

 

查看答案

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

1.“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A.增加土层深度 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增加耕地面积 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2.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土层较薄 B.光照充足 C.降水多 D.温度高

3.“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