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

    雨幡是一种特殊的气象学现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它随云飘荡,形似旗幡,因此得名。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7月某日在阿尔卑斯山区拍摄到雨幡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当日,与同是晴天的武汉相比,阿尔卑斯地区

A.日出方位角更偏北 B.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白昼时间更短 D.日落时刻更早

2.雨幡中,下落雨滴蒸发消失的直接原因是云底

A.空气干燥 B.气温下降 C.风力强劲 D.气压升高

3.在航空飞行中,飞机接近雨幡是非常危险的。这主要是因为雨幡附近

A.空气能见度太低 B.常有冷空气下沉

C.易聚集高空飞鸟 D.以上升气流为主

 

1.A 2.A 3.B 【解析】 1.阿尔卑斯地区位于40°N以北,武汉位于30°N左右。拍摄日期是7月某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地区外,太阳东北升西北落,纬度越高,日出方位角越大,即越偏北。故阿尔卑斯地区日出方位角更偏北,A对。7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至赤道间,武汉纬 度较低的,离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更大;阿尔卑斯地区纬度较高的,离太阳直射点远,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B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极昼区除外的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昼越长,日出时刻越早,日落时刻越晚,C、D错。故选A。 2.空气干燥,雨或水滴未及落地,就在空中蒸发,从而形成这种空中降水基本没有落至地面的现象,A对。根据材料可知雨幡是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蒸发消失而在云底形成的丝缕条纹状悬垂物,进而可以推测出雨滴在下落过程中能受热蒸发,气温下降不利于蒸发,B错。风力强劲可以影响蒸发,但蒸发的水汽不会形成丝缕条纹状悬垂物,C错。气压升高有可能是因为冷高压导致,如是这样不利于蒸发,再则气压升高不是影响蒸发的因素,D错。故选A。 3.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以电波导航,空气能见底低对空中飞行的飞机影响不大,A错。雨幡是雨滴蒸发而形成的,故其下不会有高空飞鸟聚集,C错。下沉气流或上升气流都会对航空飞行中的飞机造成颠簸甚至较大的冲击,造成危险。雨幡现象中的雨滴在云下蒸发时由于吸热,导致周边温度较低,这样会产生一些低温气团,这些低温气团会在空气中下沉形成,B对,D错。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距今大约560万年前,陆地彻底将地中海与大西洋分开,随着海水不断蒸发,地中海海平面急剧下降,大量盐类物质沉积形成各种盐岩,对地中海周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事件被称为“墨西拿盐度危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墨西拿盐度危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

A.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海平面下降 B.气候寒冷,冰川面积增大导致海平面下降

C.地中海海底平坦,受陆地径流影响大 D.板块运动导致地中海与其他海域隔开

2.下列科考发现能够证明“墨西拿盐度危机”的是(   )

A.地中海海底存在河流侵蚀痕迹 B.地中海海底发现恐龙化石

C.直布罗陀海峡发现海相沉积岩 D.地中海海底发现页岩层

3.“墨西拿盐度危机”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河流侵蚀减弱, 流程缩短 B.导致地中海气候区面积增大

C.利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生物迁移 D.利于地中海各类变质岩的形成

 

查看答案

    雅鲁藏布江河谷加查一米林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3800米,年均降水量514mm。下图示意该段河谷沙丘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加查一米林段河谷沙滩面积最大的时间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2.加查一米林段河谷流动沙丘的形成过程是

A.流水、风力搬运——流水沉积——风力堆积

B.流水、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沉积

C.风力搬运——风力堆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D.流水搬运——流水沉积——风力搬运——风力堆积

3.该河段挡沙墙的修建对流动沙丘影响最小的是

A.沙丘高度 B.沙丘走向 C.沙丘粒径 D.沙丘面积

 

查看答案

    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特点是

A.总体分散,局部集中 B.中部较少,东西较多

C.云贵较少,四川较多 D.西南最密,东北最稀

2.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

①政策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气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目前,乌蒙山片区要实现“整村脱贫”最可取的措施是

A.积极垦荒,开辟耕地 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

C.发展教育,提高素质 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公路隧道(海拔约300m)冬季气温最低日隧道洞口、洞内距洞口10 m、洞内距洞口100 m、洞外距洞口10m、洞外距洞口100m温度状况随深度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表示洞外距洞口100 m温度沿深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吉林省吉林市 B.广东省清远市

C.陕西省安康市 D.河北省张家口市

3.该隧道(   )

A.洞内气温日较差大于洞外 B.冬季洞内会出现结冰现象

C.夏季洞内洞外温差高于冬季 D.夏季洞口附近温度差别不大

 

查看答案

    1962年,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发表文章提出:鸣沙山的沙物质大量向东移动,30年内莫高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开凿于敦煌城东南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有被沙子淹没的危险。当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赵松乔先生受命到敦煌实地考察后表示,未来300年至3000年内,鸣沙山不会向东埋压莫高窟,那些将莫高窟全部搬迁的方案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下图为21世纪初建成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风沙流对莫高窟最大的危害是

A.降低窟内湿度 B.降低窟内能见度

C.磨蚀崖壁壁画 D.掩埋和堵塞洞口

2.下列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够支持赵松乔先生观点的有

①地处东西风过渡带,两者大致势均力敌    ②气候极度干旱,沙尘暴天气多发

③鸣沙山的基底都是岩石                  ④莫高窟顶部有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建成以来,进入敦煌的沙量减少了85%以上。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

A.草方格固沙带、人工戈壁带、崖面化学固沙带

B.草方格固沙带、崖面化学固沙带、人工戈壁带

C.人工戈壁带、草方格固沙带、崖面化学固沙带

D.崖面化学固沙带、人工戈壁带、草方格固沙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