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公元641年,造纸术随文成公主进藏传入藏区,但造纸术传入的前几年却在雪域高原“水...

    公元641年,造纸术随文成公主进藏传入藏区,但造纸术传入的前几年却在雪域高原“水土不服”。经探索实践,造纸术在原有以竹子、稻草和破鱼网为原料的工艺上改良为与藏区的狼毒草(西藏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毒性较大)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藏纸工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纸术在雪域高原“水土不服”主要指(   )

A.造纸缺乏原料 B.用纸需求量小 C.造纸技术门槛高 D.藏区文化迥异

2.藏区重要经文印刷首选采用狼毒纸,主要原因是(   )

①纸张平整美观②取材较为便利③生产工艺复杂④保存时间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A 2.D 【解析】 1. 根据材料可知,造纸术原有原材料主要为“竹子、稻草、破渔网”等,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造纸的原料缺乏,所以“水土不服”,A正确;根据材料,后来藏区因地制宜改良了原料,形成独特的藏纸,表明其用纸需求并不小,B错;传统造纸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其造纸技术门槛并不高,C错;与藏区文化迥异无关,D错。故选A。 2. 根据材料可知,狼毒纸的原料为狼毒草,这种原料在西藏广泛分布,取材较为便利,造纸成本较低,②正确;其次,重要经文需要长时间保存,狼毒纸工艺独特,保存时间长,有利于重要经文的保存,④正确;纸张平整美观不是主要原因(同时,无法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狼毒纸是否“平整美观”),排除①;若狼毒纸生产工艺复杂,则纸张成本较高,经文印刷一般对纸张的需求量较大,会导致经文印刷的成本高,如此经文印刷可能不会首选狼毒纸(同时,根据材料可知,狼毒纸主要是生产原料的改良,所以其生产工艺可能并不复杂),排除③。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农户在②地块种植蔬菜,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肥沃程度 B.地形起伏大小

C.与村庄距离远近 D.政策影响

2.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劳动力投入加大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部分年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折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时段中,我国城镇化率增长最快的是(   )

A.1959~1969年 B.1969~1979年 C.1979~1989年 D.1999~2009年

2.1949~195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

B.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C.国民经济恢复,出现一批新兴工矿业城市

D.农村机械化程度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3.1949~1959年间,我国许多城市(   )

A.中心区的工业企业纷纷外迁 B.高级住宅区涌现

C.汽车普及,交通拥堵 D.各类功能用地在中心区自然集中

 

查看答案

    城市人口密度是指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单位面积人口数。下图为某城市在四个不同阶段的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中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通达度 B.经济因素 C.环境因素 D.政策因素

2.根据城市化发展过程,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   )

A. B. C. D.

3.甲阶段中距市中心10km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主要功能区是(   )

A.商业区 B.行政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查看答案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质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就业机会的差异

C.环境条件的差异 D.国家政策的差异

2.下列人口迁移实例中,属于“生活方式型移民”的是(   )

A.我国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迁移 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人口向南部地区迁移

C.叙利亚的难民向邻国迁移 D.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

 

查看答案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分别示意流域人口密度、人口数量与高程分布和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A.0~400米人口密度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 B.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范围

C.2000米左右人口密度最大 D.5000米以上仍然有大量人口分布

2.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是(   )

A.与村相比,乡镇选址更趋向降水较少的坡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上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