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地处热带地区,旱季(11月到次年4月)、雨季(5月到10月)分明,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传统农业国。该国多次获得“世界最好大米”称誉的茉莉花香米,主要产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的泛滥平原,当地农民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一年一熟种植(生长期5—6个月),产品销往中国、新加坡、欧盟等地。下面左图示意洞里萨湖的位置及周边地形和水系,右图是柬埔寨著名古迹吴哥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柬埔寨洞里萨湖沿岸农民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稻米生产,关于一年中这两项农事活动的时间安排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旱季—稻米生产,此时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水位降低,泛滥平原成为肥沃的耕地
B. 旱季—渔业捕捞,此时为稻米的农闲时期,且热带地区水热条件丰富,水中鱼类众多
C. 雨季—渔业捕捞,此时水域面积广阔,鱼群量最大
D. 雨季—稻米生产,此时气候条件最适合稻米喜高温多雨的习性
2.吴哥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吴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势低平,易遭洪涝
B. 植物繁茂,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强
C. 蚁虫繁殖快,蛀蚀作用强
D. 地处高纬热带地区,高温多雨且受台风影响非常严重,风化、侵蚀作用强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的甲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使河床过高,支流难以汇入 B.河流两岸被高山束缚,山高谷深
C.上游气候寒冷干燥,支流稀少 D.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2.下列关于图中丙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小,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B.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冬季受东北信风带控制
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D.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
3.该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农业区,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②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粮食大量出口
③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④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⑤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⑥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不丹北部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达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
读不丹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该国自然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 B.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C.地势南高北低 D.位于板块张裂处,多地质灾害
2.该国虽然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径流季节变化大,开发困难
②资金技术短缺,开发能力不足
③河水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
④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端,村外山坡上蜿蜒而下的是有几百年传统的人造冰川——历史上每逢干旱年份的3月,土邦王分派给村民的徭役中最艰苦的就是到较远自然冰川中切割大块的冰块,两人一组,用背篓不间断接力运到村子上方,堆砌之后覆盖上树叶杂草,令人奇怪的是,冰川居然会不断长大,到5月耕种的季节,融化后就是灌溉水源的保障。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文中冰川不断长大的原因是( )
A.冰川温度低,使周围空气中水汽凝结
B.堆砌的冰川融化膨胀
C.高山冰川融化流入
D.村民抽取的印度河水浇在人造冰川上
2.拉达克地区气候干燥,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喜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西南季风难以进入 D.该地受冬季风影响大
3.有关拉达克地区的地理特征,推测正确的是( )
A.聚落主要分布在气温稍低的山坡上 B.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是冰川融水
C.印度河的上游夏季水量小 D.拉达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
下面景观图中的道路两侧积雪高达20米, 是日本著名的“雪墙公路”。从1971年开始,这里就成了观雪圣地。很多人还专门前往附近主峰饱览雪景,每年吸引近百万游人前来观光。
结合日本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雪墙公路”景观位于图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下列时间段中,“雪墙公路”景观最吸引游客的是
A.11月-12月 B.3月-4月 C.7月-8月 D.10月- 11月
3.春季,该现象最容易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A.地震灾害 B.洪涝灾害 C.春旱冻害 D.沙尘灾害
日本鸟取沙丘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公里,南北宽约2.4公里。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
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冬季风 B.盛行西风
C.夏季风 D.东北信风
2.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气力”最有可能是指
A.持续除草 B.从外地运沙
C.修筑防浪堤 D.植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