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因为矿产资源富集,陕西省榆林市有着“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截至目前,榆林能源化工...

    因为矿产资源富集,陕西省榆林市有着“中国的科威特”之美誉。截至目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两区六园”格局基本形成,榆林已建成超亿吨煤炭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装置、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国内最大的火电基地。目前,榆林市正着力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榆林市打力打造闻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资源丰富        ②水源充足

③基础设施较完善  ④科技发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当地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改变地表形态,加剧水土流失

B.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C.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缓解水源不足

D.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解决大气污染

3.榆林市在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过程中应

A.加大资源开采规模,提高总产量

B.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

C.扩大能源进口渠道,防止资源枯竭

D.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中小化工企业

 

1.C 2.A 3.B 【解析】 本题组以陕西榆林能源基地建设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与环境、产业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从图可以看出,榆林市煤炭、天然气、岩盐等资源丰富,铁路、输气管道等基础设施较完善,选项①③符合题意。榆林地区处于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水源不充足;榆林处于我国西部地区,不具有科技发达的特征,因此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C。 2.重化工业的原料是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采掘过程中,可能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选项A符合题意。重化工业属重污染产业,对当地环境可能会造成巨大压力,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可能造成水资源更加紧张,选项C不符合题意。重化工业主要使用矿物燃料,可能增加大气污染,排除选项D。故选A。 3.榆林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应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不符合资源节约原则;选项C与榆林打造国家高端能源基地联系不大;中小化工企业往往环保投入压力大,发展中小化工企业,可能增加环境压力,不符合环境保护原则,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查看答案

有利于东北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全面发展核能

C.重点发展轻型工业,实现产业转移

D.发展交通,全面利用区外资源以保护本地资源(   )

 

查看答案

东北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

①资源储量减少,某些资源面临枯竭②黑土肥力下降

③农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商品率低④环境污染严重,企业转型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量的70%以上的城市。根据其发展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正确的是

A.工业停产,全力发展种植业

B.禁止开采自然资源,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招商引资,进一步推动资源开发

D.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2.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需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查看答案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约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从图示看,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   )

A.航运 B.旅游 C.梯级开发 D.防洪

2.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现代化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