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我国境内共涉及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22处遗迹,它们见证了东西方之间商贸、宗教、科技、文化等交流活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丝绸之路沿线众多遗迹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A.存在明显季节变化 B.位于人口稀少地区
C.只与丝绸贸易相关 D.易受风化风蚀影响
2.“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突出价值是( )
A.美学价值 B.科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经济价值
3.位于以上四省内的世界遗产还有( )
①五台山
②龙门石窟
③秦始皇陵兵马俑
④敦煌莫高窟
⑤武夷山
⑥泰山
⑦天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⑥⑦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
4.沿该线路“追忆丝路传奇,观赏大漠风光”,交通运输方式最好选择( )
A.航空、水运 B.航空、公路 C.铁路、水运 D.铁路、公路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境内,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特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近年来,来天柱山游览的游客较以前增加了很多,其主要的原因是
A.资源价值有了很大的提升 B.市场距离缩短
C.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D.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从2010年的旅游统计资料上看,来天柱山旅游的游客主要来自安徽省内及周边省份,这说明对客源市场影响很大的是
A.交通距离 B.经济发展状况 C.交通通达度 D.资源价值
3.下列有关旅游活动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活动规模不受承载能力的限制 B.活动规模应小于环境的承载能力
C.活动规模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D.活动规模越大,环境的承载能力越大
《中国海洋报》2008年1月23日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是
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
②澳大利亚大堡礁
③大兴安岭森林
④西湖风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末日旅游”的不断上升,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使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
B.使南北差距缩小
C.使生物更趋于多样化
D.游客量大增会进一步破坏环境
乌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是一个有着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左图为乌镇位置及交通图,右图为乌镇风光鸟瞰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以河成街,以岸为市,“小桥、流水、人家”是其景观特色。其形成原因是
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沛
②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开挖河道
③地势低洼,地表流水易汇集成河
④城镇排水功能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有关乌镇旅游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通便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直达乌镇,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
B.地处长三角,位置优越,能吸引沪宁杭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客源
C.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削减了乌镇的游客数量
D.当地劳动力丰富而廉价,吸引外商前来投资旅游业
洞里萨湖和吴哥窟是柬埔寨著名的旅游胜地。洞里萨湖位于柬埔寨西部,通过洞里萨河同湄公河相连。每年5月至10月,洞里萨湖面积达10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0米;而11月至次年4月,面积不足3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洞里萨湖以北的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宗教艺术的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洞里萨湖水量变化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稻种植业用水量的季节变化 B.季风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台风引起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 D.北部高原夏季冰雪大量消融
2.到吴哥窟游览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 )
①了解该地区的天气、气候状况
②确定合适的旅游路线
③了解当地的交通、食宿等情况
④了解洞里萨湖的历史文化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④
下图示意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的刺槐(落叶乔木)、油松(常绿乔木)、华北紫丁香(落叶灌木)等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三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林地深度在20cm土壤含水量相差很大
B.丁香林地土壤水分最大值出现深约100cm处
C.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最大
D.林地土壤整体含水量:丁香>油松>刺槐
2.研究人员发现种植密度过大的刺槐因缺水普遍生长不良,出现了“小老树”的现象,关于缺水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降水量较小 B.地下水埋藏深
C.下渗作用弱 D.刺槐根系较浅
3.在黄土高原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时,应该
①采取拦蓄和引水措施 ②提高乔木密度
③用灌草结合种植方式 ④培育耐旱品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