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图1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图1为洞庭湖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引起图示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流域上游退耕还林

B.人口激增,围湖造田

C.湖泊沼泽化加快

D.长江干流水量减少

2.洞庭湖面积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B.旱涝灾害频次减少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气候由暖湿变为冷干

 

1.B 2.C 【解析】 1.读图洞庭湖面积1949年以来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上游退耕还林可保持水土,河流含沙量会减少,洞庭湖泥沙淤积减少,湖泊容量不会缩小,A错。由于人口激增,粮食需求量大,洞庭湖地区围湖造田,湖泊面积迅速减小,故B正确。湖泊沼泽化演化速度较慢,湖泊面积不会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故C错。长江干流水量减少会造成洞庭湖面积萎缩,但不是主要原因,D错。 2.热岛效应发生在城市市中心,洞庭湖占地面积较广不在某个城市里,故洞庭湖面积变化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不大,A错。洞庭湖面积缩小,防洪蓄水能力减弱,湖泊的对径流调节能力下降,会增加旱涝灾害,故B错。洞庭湖面积缩小,动植物生存环境空间减少,生物多样性会减少,故C正确。气候变暖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洞庭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但对大范围气候影响不大,气候更不会因此变冷,故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川道”是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低洼的地方。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中国的苹果之乡)很早就在“川道”里种植苹果,这里苹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交通便利,水分条件较好,但空气潮湿,病虫害多。21世纪初延长县果业局决定把“川道”的果园移到山上,苹果树呈现非常好的长势。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黄土高原上“川道”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稠密  ③暴雨冲蚀  ④地壳下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川道”地区的苹果树上山后长势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山上

A.土壤肥沃,利于苹果树生长 B.海拔高,气温低

C.冰雪融水量多,水源充足 D.光照和通风条件好

 

查看答案

    读森林的覆盖率和表面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 B.保持水土

C.净化空气 D.平衡大气成分

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 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带 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24等份,这就是24节气(左图)。24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右图为“北半球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所处纬度位置变化示意图”。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下列各组节气中,上海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一组是(  )

A. 清明、雨水 B. 立冬、立秋 C. 立春、立冬 D. 雨水、处暑

2.右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可能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大雪 B. ②表示立春 C. ③表示秋分 D. ④表示大雪

 

查看答案

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秋分(9月23日前后) B.春分(3月21日前后)

C.寒露(10月8日) D.清明(4月5日)

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查看答案

    下图中ACB为晨昏线,C为中点。图示范围内阴影区为黑夜,其他地区为白天。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C点的地方时是(  )

A.18:40 B.22:20 C.9:00 D.8:40

2.此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值为(  )

A.2/3 B.7/12 C.11/12 D.3/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