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颗粒物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称为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颗粒物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材料二:图为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重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逐月变化图。

(1)描述我国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2)分析冬春季节南、北方城市空气质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

(3)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1)空气污染程度夏秋低,冬春高;北方城市空气污染比南方重。 (2)冬春季节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受沙尘影响较大;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多;冬春北方逆温天气更多,污染物不易扩散。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废气达标排放;废气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的成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生产指工农业生产活动,生活有燃煤、交通等。 (1)根据图示曲线,空气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夏秋低,冬春高,夏秋低于冬春。空间分布特征是北方高,南方低,北方高于南方。 (2)原因主要从降水、植被、风、污染气体来源等方面分析。夏秋季节我国降水多,所以夏季南、北方污染小。北方地区降水少于南方,气候干旱。北方植被覆盖率低于南方,冬季落叶,保护土壤能力弱。北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易受沙尘影响。北方冬季气温低,普遍燃煤取暖,加剧了北方冬季的污染。冬春北方气温低,逆温天气更多,污染物不易扩散。 (3)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来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污染;废气达标排放、废气综合利用,从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个区域简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甲图A处湿地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地区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一为东南亚地区局部示意图。图二表示区域人口密度及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甲图为哥打巴鲁的气候资料图(曲线表示降水、柱状表示气温)。

材料二: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人口众多,都市圈人口达3000万,近年来该城市地面正在急剧下沉。预计30年内,雅加达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将沉没入海。2019年8月26日,印尼正式宣布将首都迁出爪哇岛,设立于东加里曼丹省东南,加里曼丹岛位于印尼的地理中心,新首都的开发,可以带动更多落后岛屿的发展。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近年来中企在印尼投资增长明显,中国已成为仅次于新加坡、日本的印尼第三大投资来源国。

(1)据图归纳哥打巴鲁11—12月降水特征,并简析成因。

(2)从地理的角度分析印尼政府迁都的原因。

(3)从工业投入的角度判断印度尼西亚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工业类型,并简述其吸引大量投资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气候类型的名称⑥________

(2)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南半球的________(填季节)。

(3)据图分析,⑤自然带是________,③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产业发展矩形方阵分析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城市在产业发展中(   )

A.石油、石化产业增长潜力较大 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

C.纺织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 D.目前缺少增长快、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的优势主导产业

2.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资源开采规模,大量输出原料 ②加大资源加工深度,延长产业链 

③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  ④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提高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求将其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   )

①承东启西的位置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廉价劳动力充足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产业转移对该示范区的影响可能是(   )

A.促进产业升级 B.就业压力增大

C.资源面临枯竭 D.改善环境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