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____,安徽省各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___

(2)①点与②点相比,自转线速度大的是______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

(4)当我们在1月25日参加地理考试时,与该日昼长相等的日期约为_____

A.8月19日  B.4月25日    C.11月19日  D.10月25日

 

向北移动 昼变长,夜变短 ① 公转速度渐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或快—慢—快) C 【解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从夏至到秋分,地球先向先靠近远日点,再近日点方向移动,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公转速度渐慢。经过远日点后逐渐变快。 (1)据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春分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23°26′N移动;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安徽省各地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昼变长、夜变短。 (2)据所学知识可知,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①点比②点靠近赤道,①点的线速度大。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位置为夏至日(6月22日)到C位置秋分日(9月23日),远日点处于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过了7月初到秋分日,向近日点运动,地球公转速度变快。 (4)某地昼长相等的日期应该关于冬至日或夏至日对称,1月25日接近冬至日,1月25日和11月19日与冬至日的时间间隔大致相等,与该日昼长相等的日期约为11月19日,C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

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

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

D.a区位于河流上流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

 

查看答案

    2017年7月份西北太平洋上连续生成3个台风并有2个登陆,给沿途带来大量降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没有登陆的台风参与了水循环的哪一类型(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D.不能确定

2.若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模式图,则最能代表台风登陆陆地的环节是(   )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下图为“东南亚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

A.该区域降水增加 B.该区域地下径流增加

C.该区域蒸发量不变 D.该区域地表径流增加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下列应采取的措施是

A.开发地下水 B.围湖造田

C.封山育林 D.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读“丹霞地貌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塑造左图中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2.右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外力作用 B.②——重熔再生

C.③——变质作用 D.④——冷却凝固

3.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为右图中的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

A.褶皱 B.断层 C.向斜 D.背斜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丁处是背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