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年龄。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分为两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下。下图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四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国家对应曲线排序正确的是
A.①日本②美国③中国④印度 B.①美国②印度③日本④中国
C.①日本②中国③美国④印度 D.①美国②中国③日本④印度
2.自1950年至今,关于图中四国年龄中位数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的年龄中位数始终最大 B.美国的年龄中位数始终大于印度
C.发达国家始终高于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变化幅度均小于发展中国家
读下面两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读右图,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
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
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
2.下列有关叶尼塞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月最有可能是9月
B.影响水温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C.雨水补给是该河夏季的主要来源
D.该月后,此区域的0℃等温线一定北移
研究发现,南极洲封冻是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以来全球“冰室效应”的缩影。中生代时期(距今2.52亿年-0.66亿年),二氧化碳浓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全球气候普遍温暖。当新生代造山运动发生时,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冰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冷。此外,西风漂流的出现、加强,使得南极进一步变冷。2019年11月7日, 中国“雪龙2号”科考船从霍巴特港附近海域出发,于2019年11月23日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下图为南极大陆及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洲封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全球海平面下降 B.板块运动更剧烈
C.南极地区上升气流加强 D.南极冰川更新周期变短
2.“冰室效应”的产生( )
A.是因为西风漂流促进水热交换 B.是由于造山运动消耗地球内能
C.导致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增大 D.使南极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3.“雪龙2号”从霍巴特港到中山站附近海域的航程中( )
A.船上日出的地方时渐晚 B.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地中海气候区受副高控制 D.多数时间是逆流而行
黃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如图为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粗细分布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颗粒粒径由小到大依次是( )
A.沙黄土带 黄土带 黏黄土带 B.黏黄土带 黄土带 沙黄土带
C.黄土带 黏黄土带 沙黄土带 D.黄土带 沙黄土带 黏黄土带
2.黄土高原地表各小流域中塬、梁、沟、峁的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云南喀斯特地貌区进行野外科考,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单位: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某风电企业准备在图中多处设立风力发电机组,该学习小组发现甲地并不适宜。据图中信息,推测甲地最可能是( )
A.山峰 B.火山口
C.天坑 D.湖泊
2.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沿图中虚线测出各测点地下同一岩层顶的埋藏深度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出该虚线处地质地貌为( )
A.背斜谷 B.向斜谷
C.地堑谷 D.断层谷
3.下列是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区域发展提供的参考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大力发展旱地小麦生产,提高粮食总产量
B.利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立体化农业
C.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业
D.加大当地人口生态搬迁,扩大环境承载力
印度阶梯井是古代印度文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提供了蓄水,纳凉等多种用途,阶梯井的四周是阶梯状的台阶,一般在地底下直通一座蓄水池。下图为阶梯井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阶梯井最低水位面多出现在( )
A.1月 B.5月 C.7月 D.11月
2.如今印度绝大多数阶梯井已经废弃,其原因错误的是( )
A.阶梯井多为露天井,水质差
B.阶梯井年久失修,损毁严重
C.阶梯井台阶太陡,取水过于危险
D.现代城乡供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