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绘制的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条经线可能...

    下图为沿某条经线绘制的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条经线可能是(   )

A.90°E B.100°E C.105°E D.110°E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三级阶梯 B.②地形区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C.①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D.④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

 

1.A 2.B 【解析】 1. 从图中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分析,⑦地海拔在8000米左右,所以图中穿过的是青藏高原及新疆天山②南北。结合我国经度位置分析,从该地穿过的是90°E。100°E经过横断山区,105°E经过四川盆地,110°E经过黄土高原。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2. 该剖面线穿越了青藏高原及天山南北,经过了我国第一、第二级阶梯,A项错误。②地形区为天山山脉,北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比南坡多,B项正确。①③分别是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C项错误。④地区降水稀少,但冰川广布,为大河源头,水资源丰富,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图“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 K、L、N、M 所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及简称搭配正确的是

A.山西省(晋)、青海(青)、广西(桂)、湖北(湘)

B.山西省(晋)、西藏(藏)、贵州(黔)、湖北(鄂)

C.山西省(晋)、西藏(藏)、安徽(皖)、湖北(鄂)

D.山西省(晋)、新疆(新)、贵州(贵)、湖北(鄂)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脉①是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B.山脉②是昆仑山脉

C.山脉③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西是四川盆地

D.图中四个省区中,有三个省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吸引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下图)

材料二 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下图)。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地区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全国财政收入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在珠三角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该地区面临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述1980—2002年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有一位深圳网民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这说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

(4)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3)图中地区的水地流失对流经该地区的河流产生的影响和对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是                                                                       

 

查看答案

2001年下半年IBM、微软、戴尔等著名公司都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从上海投资到设立研发中心,这说明(   )

A.上海的资本过剩

B.上海的劳动力廉价

C.上海的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在全球分工中地位升高,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宝地

D.上海用于科研的原材料价格低

 

查看答案

    目前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的建设已经进入“跑道”,即将“起飞”。在江苏省经济发展平稳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经济继续表现出强劲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呈现出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苏北乃至江苏省的地位都呈稳定上升之势。读东陇海产业带在我国铁路交通要线中的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东陇海线产业带已经成为苏南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带,其中从苏南转移来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

A.服装业 B.电子信息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金属冶炼业

2.下列有关协调沿东陇海线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举措,可行的是(   )

A.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以经济质量提高为终极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

B.大力开发各类自然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C.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D.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