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80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还是一片海洋。随着板块运动,距今23.7百万年,南亚及青藏地区已露出海面成为平缓的陆地(准平原)。距今2.48百万年,青藏地区隆起成高原,现今横断山区形成了“山高谷深、河谷并列、紧密相邻”的地貌景观,该区域被称为三江并流区,构成了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区北部的主要部分。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改变了地区的热力状况,该区域的大气环流形势出现了变化。三江并流区在晚第三纪的准平原阶段所处的纬度位置相比现在低。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区地理位置,下表为其发育的地质年代表。
(1)说明三江并流区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2)从热力角度推测地质时期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西南季风强弱变化及其成因。
(3)分析三江并流区由准平原到高山深谷变化过程中气候特点的变化。
(4)指出青藏高原隆起对三江源区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流量变化的影响。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荷华州位于美国中部地区(下图),是美国风电利用率最高的州,其超过30%的电力来自风电,拥有风机、叶片、塔筒等全套风电设备生产布局和风机总装基地。该州多余风电通过密集的高压输电线网向美国东部输送,电网周边常设立安全隔离区。爱荷华州素有粮仓之称,农场占全州土地面积的89%。输电线路建设常遭到农场主的抵制。2019年当地企业提出“SOO绿色可再生能源铁路”方案,计划在梅森成和普莱诺之间建设地下输电线路、该线路埋设于现有铁轨旁,可有效输送2100兆瓦的风电。
(1)说明位置和地形对爱荷华州风力资源形成的作用。
(2)分析众多风电设备生产企业布局在爱荷华州的原因。
(3)说明风力输电线路建在地下并埋设于现有铁轨旁的优势。
(4)从爱荷华州和伊利诺伊州任选一区域,指出特高压输电线建设的积极影响。
深泓点是指河流断面的最深处,其海拔变化能反映河床的冲淤情况。黄河某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河道宽浅。初春时上游来水受冰坝阻挡,导致该河段水位上涨,形成凌汛。下图示意某年3月17-30日期间该河段S处在凌汛洪峰前后流量与深泓点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凌汛发生时,上游来水
A.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粗 B.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细
C.含沙量较低且泥沙颗粒较粗 D.含沙量较高且泥沙颗粒较细
2.该时段,S处河床在流量下降过程中
A.持续发生淤积 B.先冲刷,后淤积
C.持续发生冲刷 D.先淤积,后冲刷
3.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山脉,其东西向分布着走向各异、互不连续的5座标志性山岭,主峰海拔为1600~2200 m,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分界作用尚存异议。下图是南岭对气温和降水南北差异的影响力随季节变化图(数值越大,影响力越明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分界作用存在异议的原因可能是南岭( )
A.南北部气温降水分异不显著 B.南北部地形类型差异比较大
C.对南北部联系的阻隔不够强 D.对南北部联系具有促进作用
2.相比夏季,冬季南岭对气温分界的影响力很明显,是由于( )
A.暖空气势力强 B.冷空气活动频繁
C.山岭互不连续 D.山脉海拔较高
3.南岭对降水的屏障作用呈现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山脉海拔 D.山脉走向
“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墁谷,直通之”这是《史记》对有“中国古代高速路”之称的“秦直道”的记载(下左图)。“秦直道”南起成阳北的云阳,北至九原郡,全长700多千米,现代考古研究发现,“秦直道”主要沿山脊和高地选线,修建道路的黄土是挖出后经炒熟,加入盐碱、重新埋于地下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朝修建“秦直道”的最初目的是( )
A.完善秦国交通运输 B.阻止和防范外敌侵扰
C.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D.促进与北方商贸往来
2.“秦直道”主要沿山脊和高地选线的主要原因是( )
A.视野开阔,利于测量施工 B.沿等高线分布,降低工程难度
C.山石较多,便于就近取材 D.避免河川阻拦,扼控河谷地带
3.修建“秦直道”的黄土炒熟并加盐碱是为了( )
A.防止草木生长 B.保持路面平坦
C.利于道路稳固 D.防止外力侵蚀
科皮村地处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西南部,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的贫困村,过去主要种植水稻。近年来,科皮村创建了猕猴桃种植协会、湘西黑猪养殖协会、水产养殖协会、中药材种植协会、生态禽类养殖协会、油茶种植协会等专业合作社。2019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突破8000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皮村创建的农村专业合作社类型多,主要是基于当地( )
A.山区地形多样 B.气候类型多样
C.土地集中连片 D.生活多元需求
2.成立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生产规模 B.促进技术推广
C.提高经济效益 D.形成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