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意大利地形简图,图乙为意大利葡萄种植及葡萄酒产区分布图。根据图表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意大利是世界上少有的、在全国范围内都能种植葡萄的国家,其葡萄产量和质量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葡萄种植也因此成为该国农业的支柱之一。在意大利的葡萄园内,一些有益昆虫和其他植物与葡萄树共生并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既保证了葡萄树正常生长,还生产出有机绿色葡萄。
材料二:意大利是世界葡萄酒生产大国之一,该国的葡萄酒企业拥有充裕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并且制定了严格的酿造标准。意大利是欧盟国家,与欧盟经济协作紧密,其北部人口稠密,有铁路、公路通向其他欧洲国家。下表为2010年意大利农户葡萄生产规模结构。
生产规模(公顷) | 农户数量比重(%) | 分布地区 |
<2 | 50.9 | 南部 |
2-10 | 33.6 | 第三意大利 |
>10 | 15.5 | 北部 |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意大利葡萄优质的气候条件。
(2)据表中数据说明意大利葡萄种植园规模的差异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尔泰山斜跨我国西北边境。我国境内的阿尔泰山长达500余千米,年降水量在200-700毫米之间,降雪多于降雨,其7月份的山地雪线是我国海拔最低的雪线。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明显,1100~2300米为森林带,但森林带的下限东西向差异明显。
材料二:下图为阿尔泰山局部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7月我国海拔最低的雪线位于阿尔泰山的原因。
(2)若冬季积雪过多,会抑制森林的生长,试简析其原因。
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于2019年10月15日,从深圳出发奔赴南极,开启首次出征暨执行国家第36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2号”于2019年11月20日抵达南极中山站附近海域,2020年3月返回国内。下图为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雪龙2号”前往南极期间,船员会发现( )
A.白昼时间越来越长 B.正午影子越来越长
C.气温越来越低 D.降水越来越多
2.本次科考期间,雪龙2号首次对Y海域(65°S,45°E)进行了综合调查。下列属于该海域特征的是( )
A.生物资源贫乏 B.常年海冰覆盖 C.气旋活动频繁 D.常年盛行东南风
世界某区域(左图)山脉平均海拔约1000米,最高峰海拔约2468米,多峡湾、瀑布和河流。该区域峡湾上层数米是比重较轻的淡水,下面则是海水。海鳃(右图)也叫海笔,生活在深海底,能发磷光,在下图中某海湾水深仅35米左右的浅水区却出现这种深海300米以下才生存的海生无脊椎动物,人们称这种现象为“深水浮现”。
回答问题。
1.地质时期该区域发育深长峡湾的原因( )
A.西风强大,风力侵蚀形成 B.纬度高,海拔高,发育了大面积的古冰川
C.位于断层附近,岩石断裂下沉形成 D.该区域河流众多,且河流落差大,流水下切形成
2.该海域出现典型的“深水浮现”现象是因为( )
①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阴雨大多②工业发达,大气污染严重,太阳辐射被削弱
③峡湾两岸海拔高,阳光受阻挡难以进入水体④峡湾区城水体分层明显光线折射难以深入水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关于该区域东西部描述正确的是
A.西部地形坡度大,地质时期冰川运动速度较快,冰川厚度小
B.西部峡湾结冰期长,海运不发达
C.东部地形坡度小,地质时期多形成冰蚀湖或平行分布的河流
D.东部森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下图为纳米比亚位置示意图。纳米比亚沿海广泛分布着仙人掌等耐早的“多肉植物”纳米比亚内陆的辛巴族人保留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穿上衣,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和头发上,他们被称为“红泥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米比亚沿海地带能够广泛分布“多肉植物”是因为这里 ( )
A.河流入海口附近土壤肥沃 B.夜间气温低,有利水汽凝结
C.位于火山的脚下,土壤肥沃 D.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
2.辛巴族人涂抹红土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抵御烈日暴晒 ②防止疾病传播
③夜间保持体温 ④防止蚊虫叮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是
A.均为热带草原 B.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
C.均为热带荒漠 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2.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的成因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