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日,由60位中国游客组成的第一支旅行团抵达欧洲,开始他们的欧洲之旅。这是自《中欧旅游目的地协定》签署以来的首批至欧洲旅游观光的国内旅行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这支旅行团的旅行说明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有( )
①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②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③旅游目的的交流性④旅游方式内容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这支旅行团在欧洲可能观赏到的景观属于物质文化景观的是( )
①巴黎的艾菲尔铁塔 ②地中海沿岸迷人的阳光沙滩
③荷兰的拦海大堤和大风车 ④瑞士的湖光山色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就连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也留下了旅游者的足迹,形成这种旅游现象的特点是( )
A.旅游主体的大众化 B.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C.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D.旅游目的的娱乐性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南回归线附近)的地形剖面图及两地气候统计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甲地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其特征。
(2)与甲地相比,乙地的降水有何特点?试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原因。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甲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_,在该系统的控制下,甲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
(2)过若干小时,②将受_______(天气系统)影响,若该天气系统出现在我国的冬季,受其影响的地区可能出现________等天气现象。
A.天气晴朗 B.大风 C.台风 D.气温升高
(3)图中属于暖气团控制的地点是①、②、③、④的_____点,图中②、③、④处有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的是_______处。
(4)当②附近的气压中心位于厦门的东部时,厦门吹_______风,台风中心的天气为_______。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图丙)。
(1)读材料一,甲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__半球,其中风带⑥的风向是________。
(2)材料一中,乙图所示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分布规律是_______。
(3)材料二中A地(北纬35度附近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4)E处箭头代表风向,此时E地(南亚)正值_______季,此季节E地风向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全球气温和海平面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中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
A.不断上升 B.不断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D.波动上升
2.根据图中全球气温曲线变化趋势判读,目前这种变化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 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
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 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3.从图中可以看出: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①砍伐森林②燃烧矿石燃料③臭氧层遭到破坏④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大增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下表是某气象观测点测到的一次天气变化过程资料。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气象观测点在1月1日时的天气形势的是( )
A. B. C. D.
2.这次天气系统可能带来的灾害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