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

(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

(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

 

(1)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海拔高),(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甲地)下降风主要来自西侧的冰川地区;西侧地区海拔高(冰层厚)、坡度陡,寒冷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动;冰川表层摩擦力(阻力)小;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 (3)(特拉诺瓦湾)受南侧冰舌的阻挡,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冬季海湾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 (4)(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鲸、海豹等可以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等。 【解析】 该题以南极洲的下降风为背景,考察学生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1)南极纬度高,为冷源中心,且冰盖面积广、厚度大,海拔高,再加上冰雪的反射率高,近地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南极为高原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冷空气沿四周斜坡倾泻;冰面阻力小,冷空气下沉阻力小,更易沿坡面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甲地的西侧为高原,且冰川遍布,冷空气下沉,形成较大密度的冷气团,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等压线密集)快速向下运动;冰川面光滑,阻力小;风力沿峡谷俯冲而下,狭管效应下风力增强。因此到达甲地的下降风风力强劲。 (3)特拉诺瓦湾在冬季气温能够达到结冰状态,但是仍然存在间冰湖(无冰或少冰),主要于是因为地形及风力搬运作用。特拉诺瓦湾的南侧冰舌较长,阻挡海冰进入该海区;冬季南极大陆处于极夜状态,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带动冰川向东移动,形成较为宽广的间冰湖。 (4)间冰湖冰面无冰或者少冰有利于海鸟捕捉食物,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还有利于一些(鲸、海豹等)海洋生物进行呼吸等;增加海水中的氧气含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蚕是娇嫩且对环境敏感的生物,环境的恶化会给其带来灭顶之灾。江南是我国桑蚕与乡绸业的起源地。20世纪90年代江南桑蚕业发展达到历史顶峰,之后开始回落。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桑蚕业得到快速发展,其蚕茧产量持续增长并稳居全国第一。广西54个贫困县中有46个种桑养蚕,其中9个已跻身全国蚕茧产量10强县之列(分布见下图),但其并没有大规模采用江南地区"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目前,广西桑蚕业存在大而不狭、大|而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地抓住国家"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契机,致力于把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1)推测20世纪90年代后江南地区桑蚕业衰退的原因。

(2)说明广西没有大规模采用“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3)分析目前广西桑蚕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质量不高的原因。

(4)简述 “东丝西移”、“东绸西移”对广西桑蚕业及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天山为中亚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有"中亚水塔"之称。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天山山区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其降雪也随之发生变化。高亚洲区域(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降雪气温一般在-15~4℃左右,最大降雪量发生的气温为1~2℃。下表是天山山区不同海拔的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山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中亚地区的水源地,天山山区应加强监测

A.降水量 B.污染程度

C.气温 D.风向

3.天山山区随气温升高,降雪量增加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1500m以下

C.1500~3000m D.3000m以上

 

查看答案

    三峡水库某小流域耕地主要分布在6°--25°的高海拔坡地上,流域内聚落分布广泛,农村居民点约占聚落总面积的90%。随着库区移民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生产转型,流域内聚落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集聚,通过耕地撂荒、经济果木种植等方式,森林面积也由持续萎缩转为逐步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农业生产转型前,村落

A.较为分散 B.数量较少

C.规模较大 D.呈带状分布

2.农业生产转型前,该流域坡耕地撂荒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较高 B.生产结构单一

C.灌溉水源充足 D.村落距耕地近

3.坡耕地撂荒对该流域的影响是

A.加剧当地人地矛盾 B.造成农民收入减少

C.利于生态自然恢复 D.增加聚落用地面积

 

查看答案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以海岸浅湾为顶点向海洋呈辐射状分布,由沿岸浅滩、隆起的沙脊和深切的水槽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状沙洲群。该沙洲群滩浅槽深,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景观,每天都在经历着"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其形成主要取决于黄海海岸轮廓、海洋动力条件和泥沙补给。历史上黄河尾闾摆动变迁频繁。从北宋开始,黄河大致每隔数十年便南下由今苏北入海一次,直到1855年,黄河由渤海入海的格向稳定下来。约10000年前长江也曾在苏北弶港一带入海,之后长江入海口不断南移,逐步远离沙洲群中心地带。下图示意黄海南部辐射沙洲群的位置、范围、水深及潮流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海南部沙洲群的泥沙来源于

A.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 B.渤海和黄海的底部

C.朝鲜半岛和山东半岛 D.近岸的沙丘和沙滩

2.形成今天黄海南部沙洲群滩浅、槽深景观的主要外力分别是

A.河流堆积、河流侵蚀 B.河流堆积、潮流侵蚀

C.潮流堆积、潮流侵蚀 D.潮流堆积、河流侵蚀

3.黄海南部沙洲群每天都经历着"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海陆风转换明显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地壳运动显著 D.潮差大、潮流强

 

查看答案

    为兴建海南省东部国际旅游核心,琼海市12个小城镇因地制宜地打造海洋渔业、会展旅游、南洋风情、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一镇一风情"的多中心、组团式田园城市景观,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典范。下图示意琼海市潭门镇地理位置及其海港旅游城镇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潭门海港旅游城镇模式的发展,主要基于

A.资源特色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政策优势

2.与传统城市相比,多中心、组团式田园城市可以提高

①城镇化水平②城镇化质量

③城乡协调程度④基础设施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