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经...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经山西东部与河北西部,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绵延400余千米,跨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的78个县(市、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千米,人口2600多万。"巍巍太行,华夏脊梁",太行山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目前,山西省将"大美太行、康养山西"确定为太行山旅游的品牌形象,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避暑、养生、养心等富有山西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

与太行山其他省市比较,分析山西省主打"大美太行、康养山西"这一品牌的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峡谷、峰岭等自然景观秀丽:太行古堡、关隘、抗战遗迹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高;海拔较高,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夏季气候凉爽;有独特的食宿文化(太行民宿,养生功效的土特产、地方风味小吃);邻近周边大平原上的城市群,避暑度假的市场大等。 【解析】 该题考察旅游发展条件的评价。 太行山主体在山西段,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厚的人文历史,游览价值高;太行山位于第二阶梯交界处,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以打造为避暑胜地;山西独特的食宿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靠近周边大城市群,市场广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

(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

(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蚕是娇嫩且对环境敏感的生物,环境的恶化会给其带来灭顶之灾。江南是我国桑蚕与乡绸业的起源地。20世纪90年代江南桑蚕业发展达到历史顶峰,之后开始回落。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桑蚕业得到快速发展,其蚕茧产量持续增长并稳居全国第一。广西54个贫困县中有46个种桑养蚕,其中9个已跻身全国蚕茧产量10强县之列(分布见下图),但其并没有大规模采用江南地区"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目前,广西桑蚕业存在大而不狭、大|而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地抓住国家"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契机,致力于把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1)推测20世纪90年代后江南地区桑蚕业衰退的原因。

(2)说明广西没有大规模采用“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3)分析目前广西桑蚕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质量不高的原因。

(4)简述 “东丝西移”、“东绸西移”对广西桑蚕业及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天山为中亚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有"中亚水塔"之称。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天山山区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其降雪也随之发生变化。高亚洲区域(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降雪气温一般在-15~4℃左右,最大降雪量发生的气温为1~2℃。下表是天山山区不同海拔的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山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中亚地区的水源地,天山山区应加强监测

A.降水量 B.污染程度

C.气温 D.风向

3.天山山区随气温升高,降雪量增加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山麓地带 B.1500m以下

C.1500~3000m D.3000m以上

 

查看答案

    三峡水库某小流域耕地主要分布在6°--25°的高海拔坡地上,流域内聚落分布广泛,农村居民点约占聚落总面积的90%。随着库区移民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生产转型,流域内聚落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集聚,通过耕地撂荒、经济果木种植等方式,森林面积也由持续萎缩转为逐步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农业生产转型前,村落

A.较为分散 B.数量较少

C.规模较大 D.呈带状分布

2.农业生产转型前,该流域坡耕地撂荒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力较高 B.生产结构单一

C.灌溉水源充足 D.村落距耕地近

3.坡耕地撂荒对该流域的影响是

A.加剧当地人地矛盾 B.造成农民收入减少

C.利于生态自然恢复 D.增加聚落用地面积

 

查看答案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以海岸浅湾为顶点向海洋呈辐射状分布,由沿岸浅滩、隆起的沙脊和深切的水槽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状沙洲群。该沙洲群滩浅槽深,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景观,每天都在经历着"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其形成主要取决于黄海海岸轮廓、海洋动力条件和泥沙补给。历史上黄河尾闾摆动变迁频繁。从北宋开始,黄河大致每隔数十年便南下由今苏北入海一次,直到1855年,黄河由渤海入海的格向稳定下来。约10000年前长江也曾在苏北弶港一带入海,之后长江入海口不断南移,逐步远离沙洲群中心地带。下图示意黄海南部辐射沙洲群的位置、范围、水深及潮流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海南部沙洲群的泥沙来源于

A.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 B.渤海和黄海的底部

C.朝鲜半岛和山东半岛 D.近岸的沙丘和沙滩

2.形成今天黄海南部沙洲群滩浅、槽深景观的主要外力分别是

A.河流堆积、河流侵蚀 B.河流堆积、潮流侵蚀

C.潮流堆积、潮流侵蚀 D.潮流堆积、河流侵蚀

3.黄海南部沙洲群每天都经历着"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海陆风转换明显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地壳运动显著 D.潮差大、潮流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