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 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 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 所产蔗糖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甘蔗种植区和蔗糖厂都主要分布在该国东部沿海地区。

(1)甲处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限制其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2)分析澳大利亚蔗糖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说出澳大利亚降水分布特点,简析②地比①地年降水量多的原因。

 

(1)混合农业 水源 (2)接近原料地,运输成本低;国际市场广阔,接近港口便于出口。 (3)降水量自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①地受副高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位于背风坡降水少;②地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水汽,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起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解析】 (1)甲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以小麦和养羊业混合为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该地处在具有山地雨影效应的背风坡,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少雨。,该盆地年降水量大多在250~500mm之间,对农牧业的发展不利,而地下水的大量开发利用,不仅不能充分解决灌溉水源问题,而且会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因而灌溉水源就成为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发展的突出的限制性因素。 (2)制糖工业需要大量的原料,属于原料主导型工业。澳大利亚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适合甘蔗生产,蔗糖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可以接近原料产地,运输成本低。由材料二可知,澳大利亚蔗糖国际市场广阔。澳大利亚东南沿海有墨尔本、悉尼等优良港口,便于产品出口。 (3)分析图中年降水量线可知,澳大利亚降水量自北、东、南沿海向内陆减少,呈半环状分布。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影响。南回归线从澳大利亚中部横穿,中部地区大陆内部受副高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西澳大利亚寒流对西部降温减湿作用明显。东部有大分水岭纵贯南北,东南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水汽,在大分水岭东部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西侧形成背风坡、雨影区,降水较少。东澳大利亚暖流对东部沿海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形成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给澳大利亚北部带来丰沛降水。南部地区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新疆略图,图2为火焰山景观图。

材料二: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 主要由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布满道道冲沟。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热气流不断上升,红色砂岩熠熠发光,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故名火焰山。

材料三:吐鲁番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6级以上大风(风速≥17.0米/秒)日数,年平均80.3天,对农业生产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

(1)甲河水源的补给来源主要是        ,从地形角度分析甲河流域气候干旱的原因。

(2)从地质构造看,吐鲁番盆地属于____构造。 简析火焰山冲沟的形成过程。

(3)简述大风对吐鲁番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R地与北京市(40°N) 正午太阳高度差值的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R地的纬度(   )

A.23.5°N B.20°N C.19.5°N D.

2.图中甲到丙时段(   )

A.甲日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5°S B.乙日R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

C.乙到丙R地昼短夜长 D.甲到乙R地正午日影朝南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 该桥梁的桥面与其下溪谷的高差不可能超过(   )

A.45米 B.70米 C.90米 D.110米

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高浓度的农药残留。农药可能来自(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90~2010年我国三个城市不同方位用地扩张速度的雷达图。完成下题。

1990~2010 年三个城市中(   )

A.上海用地扩张速度快于北京 B.上海与北京城市扩张的方向相似

C.重庆城市扩张面积大于北京 D.城市扩张模式均为“新区组团”式

 

查看答案

    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2000-2016 年鲁豫皖三省粮食主产区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表述正确的是(   )

A.全国农村人口老年抚养比逐年上升 B.鲁皖农村人口老年抚养比高于全国

C.鲁农村人口老年抚养比增长幅度最大 D.2011年豫皖农村老年人口数量相等

2.为缓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可行的是(   )

A.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 B.实施鼓励生育政策

C.更加严格地限制人口流动 D.实行土地买卖流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