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最适宜发展该模式的省级行政区是

A.宁夏 B.广西 C.山东 D.江苏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1.B 2.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特点。根据模式图本农业中有水稻种植业、甘蔗种植,其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可知,该模式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而甘蔗在我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本题考查循环农业的意义,循环农业也叫做生态农业,结合图示信息分析,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模式中有渔业养殖、种植业等多种经营方式,农民收入多元化,经济效益提高,①正确;各农业产业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利用沼气池,提供了可再生的清洁能源,③正确;该农业模式属于是美丽乡村的建设项目,加快城镇发展不符合题干中“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②错误;模式中既有渔业养殖,还有种植业,促使民居转向鱼塘等水域和耕地面积较集中地区域发展,可能使民居走向分散,④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的是①③,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11月份,由中国出发的首支贸易试点车队抵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并将货物装船发往海外,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示范和先行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正式贯通。

完成下面小题。

1.中巴经济走廊两端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特征是

A. 降水稀少 B. 地形平坦

C. 气候温暖 D. 土壤肥沃

2.瓜达尔港的建设沿用了中国深圳模式,影响两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科学技术发达        ④地理位置优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瓷胎竹编以景德镇名瓷作内胎,外面采用竹丝手工编织,是四川成都地区独有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起源于清代中叶。技艺几经绝传,20世纪50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瓷胎竹编工艺使用的竹材是经过严格挑选的特长无节瓷竹,经十几道工序,制作出精细的竹丝,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宛如天然生成。瓷胎竹编纯手工操作。皆为独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瓷胎竹编艺术得以重新发掘的原因,主要取决于其

A.强大的环保功效 B.潜在的增值空间

C.深远的艺术影响 D.突出的实用价值

2.在成都地区一套精美的瓷胎竹编制品往往价格不菲,主要是由于

①原料精选,工序复杂②工艺独特,难以复制

③做工细腻,耗材量大④产量较低,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现今当地政府对瓷胎竹编艺术的大力扶持,会促进

A.瓷竹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B.景德镇陶瓷业规模扩大

C.竹编传承出人人数激增 D.观光旅游人数大量增多

 

查看答案

图为“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R1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A. 交通通达度低 B. 环境质量差 C. 地租昂贵 D. 服务设施差

2.R3 区域主要属于( )

A. 工业区 B. 商业区 C. 住宅区 D. 绿化区

 

查看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城而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运 D.铁路

2.焦柳铁路线穿城段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为(  )

A.阻止城市内涝 B.防止地面沉降

C.阻止行人穿行 D.减少对城区的干扰

 

查看答案

    把沿街有花园的房屋的实体墙改造成镂空墙,使墙内的绿色透出来,叫“破墙透绿”。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城市绿地缓解热岛效应的功能体现在(  )

A.调节气候 B.降低噪声

C.保持水土 D.涵养水源

2.“破墙透绿”的环境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消烟除尘

C.美化环境 D.增加湿度

3.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正确措施有(  )

A.强制性推广无氟冰箱

B.变城市居民的集中供暖为分户供暖

C.鼓励购置、使用私家车

D.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