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只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废物的...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只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其中“产出”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投入”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及它们所造成的环境负荷。读“201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的国际比较表”(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人均GDP

(美元)

人均生态足迹(全球公顷)

人均生态足迹排名 

生态效率(美元/全球公顷)

生态效率排名

第三产业比重(%)

荷兰

46309

4.45

8

10407

1

75.9

德国

41730

4.37

9

9549

2

68.7

美国

49746

6.76

2

7359

9

78.1

日本

34295

3.80

15

9025

5

72.7

墨西哥

16392

2.39

23

6858

12

60.3

中国

10006

2.49

21

4019

24

44.3

 

 

1.据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收入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生态足迹

B.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生态效率也越高

C.生态足迹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资源数量、物质生活水平

D.人均生态足迹越高越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效率的合理途径有(  )

A.增加高耗能工业的比重,适当提高能源价格

B.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D.限制资源、能源开发,减轻环境负荷

 

1.A 2.C 【解析】 考查可持续发展概念及措施。 1.据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的概念,及表中数据可知:高收入国家人均生态足迹排名靠前,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生态足迹,A正确。故生态足迹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C错误。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人均生态足迹越高,但从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率两者排名可知,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率并不呈正相关,故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生态效率并不越高,BD错误。故选A。 2.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工业的比重,适当提高能源价格,可以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C正确,A错误。“大力开垦荒地”,会破坏植被,加大生态足迹,B错误;“限制资源、能源开发”是不现实的,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我国在东北和华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并不能提供理想的制种条件。下图为“现代农业种、粮分工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河西走廊地区相对于东北、华北地区玉米制种的优越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B.相对湿度小,利于储藏

C.光照时间长,强度大

D.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发展现代农业种、粮分工的意义有(  )

A.降低普通农民的种植成本

B.技术水平高,种子质量好

C.劳动力投入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

D.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查看答案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近2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为2008年和2018年我国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近10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A.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上升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加

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

D.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2.下列关于“绿色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农业,确保农业占主导地位

B.增加钢铁等制造业的比重

C.把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D.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

 

查看答案

    永定河上游的东沟、西沟流域,位于河北省,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下表是“东沟、西沟流域林地草地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流域

流域面积(km2)

林地

灌木林及草地

林草面积占流域面积百分比(%)

面积(km2)

占流域面积百分比(%)

面积(km2)

占流域面积百分比(%)

东沟

775

107.2

13.8

253.16

32.7

46.5

西沟

706

3.15

0.45

128.5

18.2

18.6

 

 

1.与东沟相比,西沟(   )

A.洪峰峰值低 B.洪峰时间滞后

C.洪水持续时间短 D.枯水期流量小

2.为修复东沟、西沟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A.修建水库,改善东沟水运条件

B.植树种草,提高西沟植被覆盖率

C.发展生态旅游,提高东沟居民收入

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西沟环境承载力

 

查看答案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自然条件看,两地的差异是(  )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比乙矿产丰富

C.甲海洋比乙广阔 D.甲比乙热量条件差

2.利用各自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两地都发展了(  )

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

 

查看答案

    全球化指数Gi=(Ti+Fi)/2(Ti为区域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Fi为实际利用外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全球化指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读江苏三大区域2000~2009年经济全球化指数比较图(图8)及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

卫生机构数()

公共图书馆()

普通高校数个)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

苏南

288.65

1 067.64

34 022

5 931

50

86

220.93

苏中

109.20

855.02

14 399

3 451

23

14

53.29

苏北

168.71

685.25

12 067

4 006

37

22

105.01

 

 

1.三大区域相比苏南全球化指数高的原因是(    )

A.苏南卫生机构和高校多就业机会多 B.苏南地形平坦开阔劳动力丰富

C.苏南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 D.苏南工业基础好科技实力较强

2.下列有利于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是(    )

A.促进人口由苏北、苏中向苏南迁移

B.优化产业结构全力开发苏北的矿产资源

C.充分发挥苏南的比较优势促进高技术产业从苏北、苏中向苏南转移

D.苏北、苏中地区承接苏南产业转移促进对内对外开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