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过量沉积,其含量超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pH是影响重金属污染富集以及植物对重金属吸收作用的重要理化性质之一。耕地土壤的酸碱度特征直接影响着土地品质和粮食质量。

材料二 苏南耕地pH空间分布图和重金属汞浓度与土壤pH的对应关系图。

(1)根据图可知,苏南土壤pH空间分布特征为________,重金属汞浓度与土壤pH呈现出的关系为____(“正相关”或“负相关”)。

(2)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带来负面影响,具体有_______

(3)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工作需紧密联系土壤酸化的修复展开,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

 

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沿江地区较高) 负相关 土坡肥力下降;影响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人类健康(任选3点即可) 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施用“调理剂”如石灰等(任选2点即可);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任选1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土壤污染以及治理的相关措施等相关知识。 (1)读图分析可知,根据图中苏南土壤pH值的分步可知,东部数值高,西部数值低;北部数值高,南部数值低。由右图可知,重金属汞浓度随着土壤pH值的增大,而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两者呈现的关系为负相关。 (2)本题主要考查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带来负面影响,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介于无机与有机成分之间的土壤的质量恶化,必然会导致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土壤中的有害金属会通过雨水的冲刷、携带和下渗向水体中迁移或流失;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的重金属容易在风力作用下进入大气;另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到土壤表面的植物、土壤动物、微生物。总之,最后土壤中的有害金属会通过植物富集经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再者,可能会通过饮用水或大气浮尘来危害人体健康。另外,土壤重金属污染会抑制植物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3)本题主要考查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修复的措施。在修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施用“调理剂”如石灰等调节或者中和土壤中的重金属;从防治方面来讲,需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们环保意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大的国家战略。读长江经济带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经济带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_,其地理位置优势是__________。

(2)简述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自1998年开始,我国在长江上游地区实施禁伐令。试说明这样做有何生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百色市岩溶面积广,石漠化严重,不利于粮食生产。但夏无台风,冬无霜冻,借助气候优势,百色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种植,并形成无公害标准化生产。2013年4月,农业部发布《2013年种植业工作要求》, 要求广西重点发展“南菜北运”果蔬生产。2013年12月,“百色—北京果蔬绿色专列”开通,如今,百色市每年种植的3000多万吨生态蔬菜持续供应铁路沿线的南宁、武汉、郑州、石家庄、北京等多个大中城市,成为我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下图示意百色位置图。

(1)从地形、气候角度分析百色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2)分析百色发展蔬菜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百色为提高蔬菜竞争力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二为江苏省简图。

材料二    图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江苏省三大产业比例统计图。

(1)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_________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_________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_________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______________为主

较少

 

(2)新疆和江苏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简述两省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

(3)比较两省区三大产业比例的差异。

(4)简述江苏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对新疆的影响。对江苏的影响。

 

查看答案

    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只能够容纳人类所排放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其中“产出”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投入”是指企业生产或经济体消耗的资源和能源及它们所造成的环境负荷。读“2011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的国际比较表”(下表),回答下列小题。

 

人均GDP

(美元)

人均生态足迹(全球公顷)

人均生态足迹排名 

生态效率(美元/全球公顷)

生态效率排名

第三产业比重(%)

荷兰

46309

4.45

8

10407

1

75.9

德国

41730

4.37

9

9549

2

68.7

美国

49746

6.76

2

7359

9

78.1

日本

34295

3.80

15

9025

5

72.7

墨西哥

16392

2.39

23

6858

12

60.3

中国

10006

2.49

21

4019

24

44.3

 

 

1.据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收入国家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均生态足迹

B.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生态效率也越高

C.生态足迹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资源数量、物质生活水平

D.人均生态足迹越高越有利于生态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降低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效率的合理途径有(  )

A.增加高耗能工业的比重,适当提高能源价格

B.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合作

D.限制资源、能源开发,减轻环境负荷

 

查看答案

    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种子。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我国在东北和华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一些玉米制种基地,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些地区并不能提供理想的制种条件。下图为“现代农业种、粮分工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河西走廊地区相对于东北、华北地区玉米制种的优越条件是(  )

A.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

B.相对湿度小,利于储藏

C.光照时间长,强度大

D.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发展现代农业种、粮分工的意义有(  )

A.降低普通农民的种植成本

B.技术水平高,种子质量好

C.劳动力投入和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

D.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