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三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家庭因素
2.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后,随着迁居人口批次的增多,人口流动表现的主要特点是( )
A.从第二批迁居人口开始,女性人口组和0~5岁人口组的儿童呈现回迁趋势
B.家庭男性人口年龄组在各批次迁居人口中一直处于迁居人口结构最高比例
C.劳动年龄人口迁居比例不断下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成为迁居人口主体
D.在各年龄人口组中,老年人口组在家庭迁居人口总比例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3.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内陆地区迁居到沿海地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一线城市迁居到二线城市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农村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明显,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预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T1和T2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T1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
②T1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
③T2时期:逆城市化显著
④T2时期:城市化水平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推进
A.T1时期第一产业比重将会增大
B.T1时期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减少
C.T2时期新兴产业发展将受制约
D.T2时期老龄化比重将达到55%左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年夏季是澳大利亚的“丛林野火季”。研究表明,澳大利亚林火多发年份与沿岸洋流异常有密切关系;当地的植被主要是桉树,含有挥发性油脂。下图示意2019年9月~2020年2月的林火灾区分布。初步统计,从2019年11月至今,短短几个月内,澳大利亚大火大约向空中释放了3.5亿吨二氧化碳。气候专家认为,吸收林火释放的二氧化碳可能需要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林火形成的烟尘飘向新西兰,使新西兰各地笼罩在烟霾中。
材料二:悉尼的生态学家估算,大约有5亿动物死于此次大火。4.8亿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丧生。据《每日邮报》,超2万只考拉在袋鼠岛大火中死亡,是受灾最严重的动物之一。澳洲大火不只是澳洲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世界气候变化也加剧了这场大火的灾难程度。
(1)分析同一时期,新西兰遭遇严重烟雾笼罩的自然原因。
(2)分析澳大利亚这场林火持续时间长的原因。
(3)试从整体性角度说明澳洲大火不只是澳洲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大陆中西部有两处地理奇观。一是玻利维亚西部的“天空之镜”——乌尤尼盐沼,在雨后,湖面像镜子一样,反射着美丽的天空景色,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二是秘鲁西部的“海鸟天堂”——钦查群岛,这里生活着近千万只海鸟,“鱼多鸟必众,鸟众鱼必多”的壮观景象令人感叹。这里的鸟粪堆积如山,秘鲁曾借鸟粪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但目前秘音政府已经在岛上设立警察局以控制鸟粪的开采。下图示意两处奇观及其位置。
(1)简要说明摄影爱好者云集乌尤尼盐沼地区,拍摄“天空之镜”景色时期,当地的天气特征。
(2)请对“鱼多鸟必众,鸟众鱼必多”作出合理的解释。
(3)评价秘鲁政府限制鸟粪开采可能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适宜生长在全年气温高、湿度大、土壤肥沃的环境。目前全球超过90%的可可仍是由自给农场的小农生产。
材料二 全球气温的上升将导致可可树种植区域不再适合可可树生长,为满足市场需求,可可种植区不得不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
材料三 世界可可树分布示意图。
(1)世界可可树分布地的主要气候类型有 、 、 。
(2)甲、乙两地中,更适合种植可可树的是 地,因为该地 。
(3)丙地接近30°S,依然能够满足可可树种植的气候条件,其主要成因是 。
(4)可可树向高山森林保护区转移对当地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为兼顾可可豆供应与生态环境保护,宜采取的措施有 。
下图为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在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2次往返的路线图,航行途中危险系数高,航线选择十分关键。2018年11月我国展开第35次南极科考工作,计划在中山站附近建立我国首个南极永久机场。此前,考察队员在中山站附近发现一处“蓝冰”(“篮冰”是指由积雪压实形成的冰川冰,最初呈白色,经过漫长岁月,气泡逐渐减少,冰体晶莹透彻),适合机场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科考船在穿越澳大利亚与南极洲之间的海域途中,航线常需及时调整,其最主要依据是( )
A.海水温度 B.洋流流向 C.海洋生物 D.气象资料
2.南极永久机场投入使用后,可以( )
①扩大科考范围②完善保障体系
③缩短医疗救助时间④调整极地科考时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