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东北某林区城市生态工业园区目前的生产结构图,虚线框内为该城市过去的工业生产结构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工厂最可能是( )
A.造纸厂 B.化肥厂
C.发电厂 D.污水处理厂
2.导致该城市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诱因最可能是 ( )
A.用材料资源的枯竭 B.城市发展的需要
C.环境污染的加剧 D.人口数量的增加
3.与过去的生产结构相比,目前的生产结构 ( )
A.更利于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经济效益更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C.有利于改善园区工人生活水平
D.工业分散突出,减轻了环境的压力
根据土地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如下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 农耕地 | 果园 | 林地 | 草地 | 菜地 |
Ⅰ | 44.1 | 2.4 | 12.9 | 40.5 | 0.1 |
Ⅱ | 18.1 | 11.6 | 36.8 | 33.4 | 0.1 |
Ⅲ | 10.1 | 19.6 | 36.8 | 33.4 | 0.1 |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注:以方案Ⅰ为比较的基准。
1.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 )
①农耕地比重 ②森林和草地的覆盖率 ③短期经济效益 ④长期经济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对该地区调整方案的合理叙述是( )
A.Ⅰ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暴雨多
B.Ⅱ方案土地利用均衡,最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C.Ⅲ方案长期收入最高,最有利于该地产业链的延伸
D.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都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属于绿洲农业
日本农业专家曾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第六产业”理念,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并在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领域拓展空间。而在栖霞龙潭街道陈店村“水一方”、“1(农林水产业)+2(加工制造业)+3(销售服务业)=6”的“第六产业”真正得到了践行。“水一方”集养殖种植、观赏旅游、休闲娱乐、垂钓、采摘、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文旅产品开发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栖霞龙潭街道陈店村“水一方”发展“第六产业”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B.改善农产品质量
C.延长农业产业链 D.推动城市化进程
2.根据材料推测下列最适宜发展“第六产业”的地区( )
A.鄱阳湖平原水稻种植区 B.三江平原小麦种植区
C.南疆绿洲棉花种植区 D.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园
汉江是长江重要的支流,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以上河段为上游河段,属峡谷盆地相间的地形,大部分河段在蜿蜒曲折的峡谷中奔流。根据长江水力委员会编制的《汉江干流综合规划》,丹江口水库上游共规划有8个梯级水力开发设施,目前已建成4个,在建4个。读汉江上游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汉江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落差大②水量稳定③不需要搬迁人口④含沙量小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汉江上游的梯级开发( )
A.增加了河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B.带动了沿线的能源工业发展
C.加剧了丹江口水库的泥沙淤积
D.保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质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O14-2020年)))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标志着中国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重大转型,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城镇化与新城镇化模式对比。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城镇化和新城镇化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生产要素、技术 B.技术、生产要素
C.基础设施、生产要素 D.基础设施、技术
2.与传统城镇化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城镇化
A.企业具有较强竞争力 B.城市建成区面积缩减
C.人口急速向城区汇集 D.“大城市病”更加突出
3.快速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城镇化过渡的主要途径是
A.加大生产要素投入 B.加速产业集聚
C.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D.加大政策扶持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149mm B.239mm C.321mm D.351mm
2.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 C.大气环流 D.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