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5分)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

 (15分)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6ec8aac122bd4f6e

相关信息如下:

①[Cu(NH3)4]SO4·H2O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

6ec8aac122bd4f6e[Cu(NH3)4]SO4·H2O=[Cu(NH3)4]2++6ec8aac122bd4f6e +H2O

[Cu(NH3)4]2+         Cu2++4NH3

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

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下:

6ec8aac122bd4f6e       6ec8aac122bd4f6e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

a. 加热蒸发     b. 冷却结晶      c. 抽滤      d. 洗涤       e. 干燥

①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应先            ,然后           

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            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           

(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

a. 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            ,b.            ,c. 洗涤,d. 干燥

①请在上述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           

A. 乙醇      B. 蒸馏水      C. 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 饱和硫酸钠溶液

③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试题解析: 本题所示的制取过程和课本的银铵溶液的配置过程类似。综合考察了过滤、抽滤实验、沉淀洗涤与干燥及结晶等实验操作与原理。 (1)①漏斗口斜面反转才正确;先断开漏斗与安全瓶的连接,然后关闭水龙头。    ②含有CuSO4晶体杂质;加热蒸发时促进了[Cu(NH3)4]2+ 电离产生Cu2+。和[Cu(NH3)4]SO4·H2O电离产生的硫酸根离子在冷却结晶时析出CuSO4晶体杂质。 (2)a. 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NH4)2SO4, 目的:促使NH3+H2O   NH3H2O   NH4++OH 向生成更多NH3的方向移动,抑制[Cu(NH3)4]2+       Cu2++4NH3。b.过滤。只要一般的过滤就可以。抽滤针对含结晶水的化合物不适用。 ②因[Cu(NH3)4]SO4·H2O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故,选择的洗涤剂为A. 乙醇。 ③加热干燥可以导致失去结晶水。 教与学提示: 实验、化学平衡移动、结晶方式这些内容都是和实验有密切联系的。在高考复习的教学中尽量还原、复原课本实验,尽量将课本实验综合化是重要的复习思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已知:

①25℃时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数:Ka(CH3COOH)=6ec8aac122bd4f6e,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ap(CaF2)=6ec8aac122bd4f6e

②25℃时,6ec8aac122bd4f6e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旬问题:                        图2

(1)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 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图2所示:

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            c(SCN-)(填“>”、“<”或“=”)

(2)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6ec8aac122bd4f6e            ,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                                                      

(3)6ec8aac122bd4f6e mol·L-1HF溶液与6ec8aac122bd4f6e mol·L-1 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查看答案

 洗车安全气囊是德国安全的重要保障。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免受伤害。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实验。经组成分析,确定该粉末仅Na、Fe、N、O四种元素。水溶性试验表明,固体粉末部分溶解。经检测,可溶物为化合物甲;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可溶于盐酸。

取13.0g化合物甲,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生成氮气和单质乙,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和一种单质。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2)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以下物质中,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       B. KNO3      C. Na2S      D. CuO

(5)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可溶性盐的成分(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查看答案

 某钠盐溶液中可能含有6ec8aac122bd4f6e等阴离子。某同学取5份此溶液样品,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pH计测得溶液pH大于7

②加入盐酸,产生有色刺激性气体

③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放出有色刺激性气体

④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放出气体,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

⑤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在滤液中加入酸化的(NH42Fe(SO4)溶液,再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

该同学最终确定在上述六种离子中公含6ec8aac122bd4f6e三种阴离子。

请分析,该同学只需要完成上述哪几个实验,即可得出此结论。

A. ①②④⑤      B. 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g)     △H=-890.3kJ·mol-1

B. 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6ec8aac122bd4f6e    △H=-38.6kJ·mol-1

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6ec8aac122bd4f6e

D. 氧化铝溶于NaOH溶液: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

B. 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

C. 纸层析实验中,须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D.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