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的净化处理、纸浆的加工等。丙烯酰胺是一种不饱和酰胺,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丙烯酰胺可由化合物A(分子式C3H6)经几步反应制得,反应过程如下:
已知:(1)3RCOOH + PCl33RCOCl + H3PO3
(2)RCOCl + NH3RCONH2 + HCl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丙烯酰胺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C.与α—氨基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D.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2)写出DE的反应方程式:
(3)GH(或者说反应③、⑦)的目的是
上述反应过程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4)丙烯酰胺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试写出2种:
①链状,无碳碳叁键;
②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同时连有-NH2和-OH或双键和-NH2(-OH);
③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有2个双键。
(7分)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
(1)图I是HI分解反应中HI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 (选填“A”、“B”或“C”);
(2)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Ⅱ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 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请在图Ⅱ中作出NO2和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4分)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g)的ΔH= —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 (填“有”或“无”)影响
(2)图中△H=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为V2O5。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H=
在298K、1.01×105Pa下,将32gSO2通入1mol·L-1NaOH溶液750mL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a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上,1molSO2通入2mol·L-1NaOH溶液1L中充分反应放出bkJ的热量。则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SO3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是
A、SO2(g)+NaOH(aq)=NaHSO3(aq) △H=-(2a-b)kJ·mol-1
B、SO2(g)+NaOH(aq)=NaHSO3(aq) △H=-(4b-a)kJ·mol-1
C、SO2(g)+NaOH(aq )=NaHSO3 (aq) △H=-(a-4b)kJ·mol-1
D、SO2(g)+NaOH(aq)=NaHSO3(aq) △H=-(4a-b)kJ·mol-1
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v=k[c(H2)]m[c(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
c(H2)(mol·L-1) |
c(Cl2)(mol·L-1) |
v(mol·L-1·s-1) |
① |
1.0 |
1.0 |
1.0k |
② |
2.0 |
1.0 |
4.0k |
③ |
2.0 |
4.0 |
8.0k |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A、m=2,n= B、m=,n= C、m=2,n=1 D、.m=1,n=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均为0.15mol/L D、SO3为0.4mol/L